本網訊 挖土、刨根、裝袋……
日前,筆者走進天柱縣社學街道平甫村太子參中藥材種植基地,空氣中彌漫著太子參中藥特有的香味。當前正值太子參收獲期,80余名村民正在基地忙碌著采收。
產業興則鄉村興。天柱縣以黨建為引領,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依托豐富生態資源優勢,按照“政府引導、企業帶動、黨建合作社經營、村集體組織、群眾廣泛參與”的工作思路,做實特色產業,發展林下種植,加快中藥材種植產業發展步伐,拓寬群眾增收渠道,為鄉村振興再添“新動能”。
“我們到基地采收太子參,工資按計件現結算,今天領工錢108元,現在不僅比以前掙得多,還能照顧孩子上學,掙錢顧家兩不誤。”天柱縣聯山街道易搬群眾楊愛姣說。
據天柱縣聯山街道職業農民隊隊長曾翠婷介紹,今年以來,聯山街道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貫穿黨史學習教育全過程,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著力培養一支素質高、技能強、用得上、永不走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她每天與全縣各專業合作社及種植基地負責人對接用工需求,組織職業農民隊到各基地務工,確保易搬群眾真正搬得出、穩得住、可發展、能致富。
“今天一大早,就接到來自社學街道平鋪太子參種植基地老板的電話,說太子參進入采收期,我組織40余名易搬群眾到該基地務工。”曾翠婷說。
天柱縣中藥材太子參種植基地負責人楊中華介紹,基地按照政府倡導的“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輻射帶動周邊群眾就業增收。今年在天柱縣平甫村等地種植太子參1000余畝,收益見了成效,明年繼續擴大規模。從流轉土地、種植、拔草、采收等用工需求量大,截止目前,已發放工人工資400余萬元,覆蓋就業3000余人次。
走進貴州同源中藥發展有限公司,工人們正在涼曬、篩選、烘烤、稱重、裝袋、封袋口、裝箱等加工生產。
據同源中藥負責人蔣曉俊介紹,該公司是一家集中藥材種植、中藥飲片生產、藥品流通批發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現代化大健康醫藥企業,采取“黨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帶動天柱縣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助力農民就業增收。
近年來,隨著對發展中藥材產業扶持力度的加大,天柱縣科學種植中藥材農戶不斷增多,面積逐步擴大,質量穩步提升,作為中藥材產業龍頭企業的貴州同源中藥發展有限公司向種植戶提供各種優良中草藥籽種,無償提供種管技術指導,與種植戶簽訂回收合同,實行種植、收購、初加工、銷售一條龍服務,同時加大了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打造集中藥材種植、中藥飲片生產、藥品流通批發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現代化大健康醫藥企業,為天柱縣勞力就業增收提供崗位。
“我們對訂單回收的白及、鉤藤等中藥材進行加工后,主要銷往上海等地。”蔣曉俊說。
據了解,天柱引導發展林下種植太子參、白及、何首烏、菊花、射干等中藥材近6萬畝,帶動當地群眾就業6000余人次,持續拓寬群眾增收渠道,不斷推進鄉村振興深入開展。(龍本英 王巖弟 )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