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長假即將開啟,有機構預測數據顯示,清明假期有望迎來今年首個跨省出游小高峰,出游人次將達到 1 億。與此同時,各地在人員出行、交通運輸、旅游接待等方面的防疫措施更為靈活。不過專家提醒,目前依舊要繃緊防范疫情傳播的這根弦,口罩不能摘!
▲資料圖:3 月 18 日,市民和游客在北京玉淵潭公園觀賞櫻花。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景區游客接待上限不搞 " 一刀切 "
清明小長假降至,民眾最關心的就是出行問題。
此前有機構的 2021 年清明節預測報告顯示,從目前旅游產品預訂情況來看,清明節出游人次有望恢復至 2019 年同期水平,預計今年清明節出游人次將達到 1 億人次。清明假期有望迎來今年首個跨省出游小高峰。
政策層面也在不斷釋放積極信號。
例如,近期,文旅部印發了《旅游景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 ( 2021 年 3 月修訂版 ) 》,其中明確旅游景區游客接待上限由各省 ( 區、市 ) 黨委、政府根據當地疫情防控形勢確定,不搞 " 一刀切 "。上一版指南提出的 " 接待游客量不超過最大承載量的 75%" 已經取消。
國家衛健委方面近期也表示,國內低風險地區持健康通行 " 綠碼 ",在測溫正常且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可有序出行,各地不得擅自加碼。
地方層面,相關政策也在近期有所調整。
例如,北京已經明確,自 2021 年 3 月 16 日零時起,國內低風險地區人員進返京不再需要持抵京前 7 日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抵京后不再實行 14 天健康監測,滿 7 天、滿 14 天不再進行核酸檢測,持健康通行碼 " 綠碼 ",在測溫正常且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可自由有序進返京。環京地區通勤人員參照以上措施執行。
另外,北京恢復了進出北京市跨城出租車、網約車、順風車業務。
在廣東,廣東省衛健委副主任、一級巡視員黃飛此前表示,廣東所有地區都屬于低風險地區,清明期間返鄉祭掃不需要提供核酸檢測證明。
▲資料圖:3 月 19 日,清明節臨近,南京市殯葬管理處在普覺寺陵園舉辦主題為 " 文明祭掃,綠色清明 " 的集體公祭儀式。 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清明祭掃仍錯峰、限流 為老年人設綠色便捷通道
清明節期間,各地也將迎來祭掃高峰。
3 月,民政部發布了《關于做好 2021 年清明節祭掃工作的通知》。通知強調,提供現場祭掃服務的地區,要采取預約、錯峰、限流等措施,盡可能降低祭掃人流密度,減少祭掃現場人員聚集,并嚴格落實祭掃場所清潔消毒、祭掃人員體溫檢測、口罩佩戴、員工健康監測等防護防控措施。
另外,通知還提到,各殯葬服務機構要充分考慮不同群體特別是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遇到的困難問題,保留電話預約、線下服務等傳統模式,設立綠色便捷通道,保障特殊群體祭掃需求。
針對現場祭掃,各地也制定了相應的政策。
比如,對于前往現場祭掃的市民,北京今年繼續實行分時限量預約。在現場,祭掃人員需用健康寶掃碼登記,顯示 " 綠碼 " 的方可入園祭掃,出示預約信息,遵守 " 一米線 " 排隊有序入園,全程戴口罩。
有些地方已經對現場祭掃的人數上限進行了明確。
例如,四川省民政廳等七部門近日發文要求,按照不超過最大承載量的 75% 限制預約人數,分時段合理控制實地祭掃人數,有效引導群眾錯峰祭掃,及時疏散聚集人群。
此外,四川還要求各殯葬服務機構要加大重點場所通風、消毒力度,做好入園祭掃人群的實名登記、體溫檢測、" 四川天府健康通 " 二維碼查驗、佩戴口罩等防控工作。
針對清明節祭掃高峰期具有 " 短時間、大流量、小空間、高密度 " 的特點,黑龍江省民政廳要求,全省各地殯葬服務機構做好精準防控,嚴格執行健康監測、通風消毒和 " 戴口罩、測體溫、掃健康碼、1 米線 " 等防控措施,并切實加強殯葬服務機構內重點場所及周邊的消毒工作。
▲資料圖:市民 " 帶著口罩 " 賞春光。孟德龍 攝
風險依然存在 專家提醒:口罩不能摘
盡管國內防控形勢向好,但仍不可掉以輕心。近期,云南出現的本土確診病例也為人們敲響警鐘。
小長假開啟在即,國內馬上又要面臨一次較大規模的人員流動,風險依然存在。
" 大家不要忘記現在全世界還處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的階段,境外輸入風險依然存在,所以我們還要繃緊防范疫情傳播的這根弦。"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馮子健日前向公眾發出了這樣的提示。
國內旅游景區的游客接待上限 " 松綁 " 也不代表著徹底放松。
《旅游景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 ( 2021 年 3 月修訂版 ) 》中已經對加強景區員工健康監測和管理、做好景區公共衛生和場所防控、強化景區游覽管理等方面的具體內容予以明確。
比如,指南提出,景區要嚴格落實門票預約制度,有效采取智慧引導等手段,科學分流疏導游客,做好游客流量關口前置管控。
此外,景區應實行實名制購票,做到可查詢可追蹤。鼓勵景區積極利用大數據和智慧手段,做好游客信息動態監測,等等。
目前,國內的新冠疫苗接種工作穩步推進。不過,馮子健強調,在我國人群疫苗接種達到較高免疫水平之前,無論是否接種疫苗,在人群聚集的室內或封閉場所,公眾仍然需要繼續佩戴口罩,做好個人衛生,并遵循各地具體的防控措施要求。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