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6 日,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 " 全省法院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典型案例 " 新聞發布會,集中發布貴州自 2018 年以來審理的 15 個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典型案例,案例涵蓋了行政賠償、征收補償、行政強制、行政登記等類別。
為充分發揮審判機關職能作用,不斷提高行政機關依法行政水平,近年來,貴州法院積極創新行政審判監督方式,多措并舉促進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三年來,貴州法院通過訴前協商機制分流案件 2614 件,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 1096 起,全省行政審判高位運行的態勢在 2020 年實現近五年來的首次回落。
為強化源頭治理,建立全過程化解行政爭議新機制,貴州高院下發了《關于推進行政審判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將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作為全省法院行政審判的工作目標之一,提出建立全過程化解行政爭議新機制,避免就案辦案、機械辦案,有效降低行政爭議 " 事案比 "。結合行政爭議形成的特點,還下發了《關于推進減少行政訴訟促進糾紛化解的意見》,從嚴格依法行政和審判職能發揮兩個維度,強化源頭治理、綜合治理,從訴前、訴中、訴后三個節點,提出預防、治理、化解行政糾紛的具體舉措。
據了解,本次發布的 15 個典型案例,是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從全省 2018 年以來審理的 60000 余件行政案件中,綜合考量案件類型、適用法律、化解效果、典型意義等多方面因素后選擇確定的,體現了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的內涵,對規范全省法院行政案件審理與裁判工作具有示范作用,對引導行政機關處理類似行政爭議具有指引、參考和啟示意義。
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 15 個實質化解行政爭議典型案例
案例一:
王某某訴凱里市政府房屋行政賠償案。王某某房屋因城市棚戶區改造被凱里市政府強拆 , 由此引發賠償訴訟。承辦法官以實質性解決爭議為目標 , 充分發揮居中調處緩沖作用 , 通過現場調查 , 抓住糾紛核心 , 巧思化解路徑 , 并附帶解決相關的民事爭議 , 最大程度維護了相對人合法權益。同時 , 本案還產生了積極的示范帶動作用 , 另一個案件當事人聽說本案的處理情況后 , 專程趕到省法院 , 要求調解 , 最終 , 同樣以調解的方式化解了糾紛。
案例二:
蔣某甲訴六盤水市政府、第三人盤州市某快遞公司工傷認定行政復議案。蔣某甲之子蔣某乙在派送快遞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死亡。六盤水市人社局認定蔣某乙屬工傷。用人單位不服申請復議 , 六盤水市政府復議撤銷了六盤水人社局的工傷認定。蔣某甲對復議決定不服提起訴訟。因蔣某甲在本案中只要求撤銷復議決定,因此,法院既可以只判決撤銷復議決定,也可以適當突破蔣某甲的訴訟請求,在判決撤銷復議決定的同時,責令六盤水市政府重新作出復議決定。但這兩種裁判方式都不能實質化解糾紛 , 后續仍然可能發生蔣某甲對新的復議決定不服而再次提起訴訟。為此 , 本案選擇適用最有利于爭議化解的判決方式 , 在判決撤銷復議決定的同時 , 直接判決恢復六盤水市人社局作出的認定工傷決定書的法律效力 , 使得工傷法律關系趨于穩定 , 死亡職工的家屬可以盡早獲得工傷賠償 , 避免了循環訴訟。
案例三:
某交通技術公司、某機動車考試服務公司訴匯川區政府行政賠償案。某交通技術公司與匯川區政府簽訂招商引資協議 , 約定開展考試中心項目建設。遵義市城鄉規劃局認定考試中心屬違章建筑并限期拆除 , 并由匯川區政府組織實施強制拆除 , 引發本案確認強拆違法并賠償之訴。因強拆已導致雙方之前簽訂的招商引資協議實際無法繼續履行,本案之外還可能發生招商引資協議的訴訟。本案承辦法官并未就按辦案 , 而是在解決本案糾紛的同時 , 追根溯源、透過訴求表象 " 治未病 ", 在關照當事人現實需求的同時 , 通過庭內、庭外多次調解 , 一攬子解決了爭議。
案例四:
劉某某、許某某訴鳳岡縣政府房屋征收補償案。劉某某、許某某住房因棚戶區改造被征收 , 產權證中登記有拓寬面積。雙方在拆遷補償協議中約定 : 拓寬部分經相關部門或司法程序認定后 , 按政策辦理。但鳳岡縣政府在拓寬面積性質還未確定的情況下 , 就作出對拓寬部分不予補償的決定 , 引發本案訴訟。二審法院依法作出判決后 , 及時向有關部門發出司法建議 , 從房屋所有權證信賴利益保護及糾紛實質化解等方面給出建議。有關部門根據司法建議主動履行了補償職責 , 完善了行政行為的程序規范 , 并復函法院表示感謝。本案不僅是人民法院延伸審判職能 , 通過司法建議彌補剛性行政判決的不足 , 同時也是行政機關積極回應司法建議并妥善化解糾紛的典型案例。
案例五:
馮某某訴鳳岡縣政府行政賠償案。馮某某在計劃經濟時代分得職工住房一套 ,2005 年被拆遷后 , 鳳岡縣政府安排馮某某到科教辦公樓居住。2016 年因棚戶區改造需要拆除安排給馮某某居住的辦公樓 , 雙方未能達成補償協議 , 引發本案賠償訴訟。二審法院在依法作出判決的同時 , 還關注到馮某某身體殘疾但無錢醫治的實際困難 , 積極為馮某某享受有關政策 " 牽線搭橋 ", 向鳳岡縣政府提出司法建議 , 建議在法律、政策的框架內開展脫貧、幫扶等工作 , 在守住法律底線的同時彰顯了司法溫度。
案例六:
張某某等訴銅仁市政府履行征收補償協議案。張某某等 4 人父母 ( 已過世 ) 的宅基地、房屋被征收 , 與銅仁市政府簽訂補償協議 , 因市政府未履行補償協議而提起本案訴訟。本案審理中 , 承辦法官發現張某某等人已經擁有一處宅基地 , 如果判決繼續履行協議 , 則幾人將擁有兩處以上宅基地,違反 " 一戶一宅 " 的法律規定 , 有損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 但如果判決協議無效 , 張某某等人的合法利益又無法得到保障。為此 , 承辦法官加大調解力度 , 努力尋求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的平衡點 , 最終促成雙方達成調解協議。本案是一個在剛性的行政判決無法真正定分止爭而運用柔性調解實現案結事了的典型案例。
案例七:
織金縣某修配廠訴織金縣政府行政賠償案。織金縣政府因舊城改造需要,強制拆除了某修配廠廠房 , 引發本案賠償訴訟。承辦法官深入了解案情發現 , 修配廠屬國企改制的集體企業 , 員工人數多 , 人員、資產情況復雜 , 因強拆造成的生產設備損毀情況已經無法查實 , 損失難以確定,無法實現 " 應賠盡賠 " 的審判效果。如何減少程序空轉、盡快解決爭議是承辦法官關注的重點。通過認真研判案情 , 梳理糾紛來龍去脈 , 結合雙方意愿 , 在充分保障雙方合法權益的基礎上 , 反復座談、溝通、協調 , 最終雙方握手言和。調解書生效后 , 承辦法官又主動關注履行情況 , 督促織金縣政府及時支付補償款 , 雙方多年的紛爭得以徹底解決。
案例八:
鄒某某訴南明區政府房屋征收決定案。鄒某某房屋位于征收范圍內 , 其認為南明區政府作出的房屋征收決定違法 , 訴至法院請求撤銷。承辦法官與鄒某某溝通后發現 , 鄒某某提起訴訟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獲得賠償 , 本案之后,鄒某某還將繼續起訴要求賠償。為此 , 承辦法官并未機械辦案,而是跳出鄒某某在本案中的訴求 , 直指鄒某某真正關心的補償問題 , 積極引導雙方進行協商 , 最終促成達成補償安置協議 , 鄒某某的核心利益得到實現,糾紛得到有效化解。
案例九:
呂某某、陳某某訴仁懷市綜合行政執法局、遵義市政府行政處罰及行政復議案。仁懷市綜合執法局因呂某某與陳某某未經批準占地修建違法建筑物對二人進行處罰 , 二人不服申請復議 , 遵義市政府復議后維持處罰決定。呂某某二人仍不服 , 提起本案訴訟。本案二審公開開庭審理 , 遵義市政府市長、仁懷市綜合執法局局長積極出庭應訴 , 當庭向呂某某二人講清楚了作出案涉行政行為的事實和法律依據以及遵義市政府對違法建筑 " 零容忍 " 的態度和 " 由點及面 " 的工作原則 , 正面回應了呂某某二人提出的 " 選擇性執法 " 問題 , 消除了二人對政府執法行為的誤解 , 贏得了二人對拆違工作的理解與支持 , 同時呂某某二人對市長親自出庭非常感動 , 當庭表示愿意接受處罰。最終 , 在法院組織下 , 當事人雙方達成協議 , 呂某某撤回了上訴 , 本案糾紛得以化解。
案例十:
楊某某等九人訴普定縣政府、普定縣穿洞街道辦事處行政賠償案。楊某某等人的房屋因征收被強拆 , 提起本案賠償訴訟。承辦法官為實質化解爭議 , 積極開展協調工作。但由于楊某某一方有九人 , 彼此間既有共同利益 , 又有個人利益 , 九人內部不僅對是否進行調解處理態度不一致 , 而且對調解方案的條款也存在較大分歧 , 調解難度非常大。為妥善處理本案 , 承辦法官在對楊某某等人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的同時 , 積極動員當地村支兩委的工作人員參與協調 , 還邀請之前的駐村工作隊隊長一起做調解工作。最終 , 在幾方共同努力下 , 楊某某等九人接受了調解方案。協議簽訂后 , 承辦法官繼續關注協議后續履行情況 , 督促普定縣政府及時支付賠償款 , 本案糾紛得以順利解決。
案例十一:
周某某訴江口縣政府征收房屋及行政賠償案。周某某因房屋被江口縣政府強制拆除而提起本案賠償訴訟。審理過程中 , 承辦法官積極組織雙方進行調解 , 但雙方對如何賠償存在分歧 , 江口縣政府提出 , 只能用房屋安置的形式進行賠償 , 周某某雖同意用房屋賠償 , 但對政府提供的房源不滿意 , 要求換房 , 而政府無法提供新的房源,調解陷入僵局。在此情況下 , 承辦法官及時轉換調解思路 , 提出由第三人購買擬安置的房屋 , 所得價款用于賠償周某某。最終 , 經多方努力 , 尋找到愿意購房且周某某對價款也滿意的買家 , 所得價款作為賠償款支付給周某某 , 本案糾紛得以化解。
案例十二:
張某甲訴臺江縣政府林業行政登記案。臺江縣政府誤將張某甲經營管理的一塊林地登記到其胞弟張某乙名下 , 導致本應由張某甲領取的生態林補償款錯發給張某乙。張某甲為此提起本案訴訟。本案承辦法官系 " 苗漢雙語法官 ", 其利用與張某甲、張某乙同種的苗語與二人擺家常、講情理 , 用苗語釋法析理 , 贏得了二人的感情認同 , 最終消除了二人的隔閡 , 雙方達成和解。本案充分體現了民族地區 " 雙語法官 " 在化解爭議上的獨特優勢 , 對于把矛盾化解在基層,維護少數民族地區善良風俗具有示范意義。
案例十三:
高某某訴都勻市市場監管局撤銷公司登記案。高某某主張其從未注冊過公司 , 訴至法院請求判決注銷其名下公司的注冊登記。訴訟過程中 , 被告都勻市市場監管局對高某某名下公司的注冊登記情況開展自查 , 發現登記確有錯誤 , 遂自行撤銷了登記 , 高某某隨之撤回起訴。本案中 , 都勻市市場監管局主動啟動糾錯程序并及時撤銷錯誤登記 , 體現了勇于自我糾錯的擔當 , 展現了良好的法治政府形象 , 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認同和信賴。
案例十四:
趙某某訴甕安縣政府、黔南州政府房屋征收補償案。趙某某不服甕安縣政府作出的房屋征收補償決定和黔南州政府作出的復議決定 , 提起本案訴訟。本案是《黔南州重大行政爭議協調工作辦法》出臺以來成功協調化解的第一案 , 對于人民法院開展行政爭議訴前協商工作具有示范意義。本案中 , 法院在接受了趙某某提交的起訴材料后 , 并未急于啟動訴訟程序 , 而是在征得雙方同意后 , 啟動訴前協商機制 , 采取府院聯動、多部門參與等方式 , 成功化解了爭議。本案矛盾糾紛在訴前得到化解,既維護了趙某某的合法權益 , 又保障了政府建設項目的順利推進 , 也減輕了當事人的訴累 , 還節約了審判資源 , 實現了 " 多方共贏 "。
案例十五:
鄧某某等十五人訴貞豐縣政府、貞豐縣小屯鎮政府行政協議系列案。鄧某某等 15 人因二被告未履行雙方簽訂的協議而起訴到法院。本案系歷史遺留問題 , 多重矛盾相互交織 , 單靠判決很難真正解決雙方間的諸多爭議。為避免出現 " 案結事不了 ", 承辦法官堅持 " 把協調貫穿訴訟全過程 ", 積極開展訴前訴中協調工作 , 在深入了解鄧某某等人的實際困難和對糾紛的處理意見的同時 , 積極與當地縣政府溝通協調 , 多次召開多部門、多單位協調會。最終 , 在當地縣政府和各有關部門的積極配合下 , 曠日持久的爭議得以徹底解決。本案糾紛能夠實質化解,得益于行政機關的支持與配合。本案也表明,行政機關作為矛盾的一方 , 其積極作為、積極配合人民法院開展協調化解工作 , 不僅有利于修復行政關系、化解矛盾 , 而且能夠很好地展示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的決心和勇氣。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