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2020年,我縣營商環境在全省排第18位,較2019年上升46位,較2018年上升了49位,進步很大。可喜成績之后是近兩年來,縣委、縣政府扎實推進“放管服”改革,以“三牛精神”,加快服務型政府建設,助推全縣經濟高質量發展。
服務至上“孺子牛”。抓機制提升促統籌協調。通過強化聯動機制、健全研判機制、完善督查機制,成立工作專班,組織開展營商環境指標聯席推進會議,按照“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要求,進一步加大營商環境工作調度力度。縣營商辦先后組織縣法院、縣自然資源局、縣水務局等二十余個部門就營商環境召開工作調度部署會議7次,各指標牽頭部門針對指標體系召開研判會議40余次,針對問題制定整改措施30余條。抓隊伍建設促主動服務。加強營商環境人才隊伍的建設,固定各指標的分管領導和工作人員,把營商環境當做長期性、系統性的工作來抓,集中力量對營商環境進行優化。各相關部門立足于企業成長全生命周期,為企業提供“保姆”式、“店小二”式服務,確保各項利企便民政策落地、落細、落實。
披荊斬棘“拓荒牛”。抓招商引資促改革成效。按照“管產業就要抓招商”的原則,圍繞黨政領導帶頭招商、央企招商、小分隊招商、以商招商、深圳駐點招商產業鏈招商、標準廠房招商以及重大活動平臺抓招商。2020年,新引進年出欄20萬頭商品豬養殖、友誼嘉園、梅花鹿養殖及鹿產品開發等重點產業項目32個,投資總額約54.2億元,到位資金25.45億元,完成省州下達全年到位資金目標任務(25億元)的101.8%。抓學習培訓促業務提升。部分指標牽頭單位先后組織隊伍前往龍里、貴定、雷山、劍河等縣交流學習,學經驗,學思路、學方法;縣營商辦選派優秀年輕的干部赴州投促局,對營商環境進行系統學習;縣營商辦轉變角色,變裁判員為運動員,赴各指標單位進行全面系統的培訓達20余次。
求真務實“老黃牛”。抓問題源頭促指標優化。圍繞減環節、減時間、減材料、降成本開展問題源頭梳理,著力優化各指標效能。獲得用水只需2個環節,達到全省最優水平;用水報裝由原來的5個工作日壓縮到1個工作日,為全省最優;高低壓用電報裝、用水報裝等所需材料均低于全省最低水平;開辦企業實現零成本,抵押貸款實現免評估。抓考核監督促整改落實。將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納入全縣領導干部年終目標績效考核,由縣紀委縣監委對全縣各部門進行考核,組織人員開展營商環境專項監督檢查34次,檢查單位48家,強化問題線索處置管理,收到上級反饋及本級檢查發現問題27個,督促職能部門整改問題27個。(楊紅)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