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栽種,七分管護。時下,正值辣椒田間管護的關鍵時期,在貴州省岑鞏縣平莊鎮,當地椒農活躍在田間地頭,搶抓晴好天氣,嚴格按照管護技術要領,對辣椒進行“夏管”作業,確保今年辣椒增產增收。
走進岑鞏縣平莊鎮包東村辣椒種植基地,只見一排排健壯整齊的辣椒已經開花結果、長勢喜人。幾十名村民穿梭在枝葉間,進行除草、施肥,一幅忙碌的夏日“農作圖”在田間地頭鋪展開來。
“除草已經接近尾聲了,7月下旬開始采摘,掛果還是可以的,預計畝產量4000至5000斤,今年應該有個好收成。”岑鞏縣平莊鎮包東村辣椒基地負責人游本玲說道。
包東村辣椒種植基地面積600畝,種植品種有燈籠椒、朝天椒等。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方式發展“訂單產業”,公司與種植戶簽訂農副產品市場保護價協議,改變以往“好種不好賣、好賣價格低”的現象,讓種植農戶吃下“定心丸”。
“我們主要是銷到重慶、武漢、遵義等地區,價格隨場就市,保守價每斤1塊多,銷售不成問題。”游本玲介紹。
辣椒是短平快高效農業,也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從育苗、移栽、管護到成熟采摘,每個環節都需要大量勞動力,可帶動平莊、天馬、凱本等三個鄉鎮無法外出務工的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為他們打開一扇持續增收的“大門”。
“我們一年四季都在這里干活,工資10塊錢一個小時,一天干10個小時有100塊錢,當天下午就付錢,老板早上去接,下午送回家,在這里干活還是可以。”岑鞏縣天馬鎮白巖坪村村民吳基友說道。
“我們村支兩委主要是幫忙進行土地協調和聯系工人,通過這些方式,使產業大戶安心把產業做好、做大、做強,帶動更多的老百姓就近務工,增加收入。”岑鞏縣平莊鎮包東村黨支部副書記丁德仲說。
包東村辣椒種植是平莊鎮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鎮立足鎮情實際,以“大戶帶小戶”“集體帶個人”的形式,長短結合布局產業發展,讓群眾的“錢袋子”真正鼓起來,激發鄉村發展活力,助推鄉村振興。(陳敏 陳昆 代政賢)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