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同志,我的孩子可能遭遇網絡詐騙了!”近日上午,家住凱里經濟開發區的市民陶女士急匆匆來到凱里經濟開發區公安分局黔興派出所報案。接警后,黔興派出所、刑偵大隊、網安大隊多警種合作,立即開展案件調查工作。
“報警人陶女士告訴我們,正值寒假,他11歲的兒子用她的手機玩游戲,在游戲中遇到了一個游戲玩得很厲害的‘大神’,這些‘大神’一聽加入游戲的是孩子的聲音,就會以帶‘孩子上分’、‘買游戲皮膚’等理由主動套近乎,讓未成年的孩子加為好友。”
凱里經濟開發區公安分局網安大隊隊長楊榮躍說,這是網絡詐騙分子精心布置的騙局的開始。
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參考
楊警官告訴記者:“通過與孩子的交流我們得知,因為沒有手機和微信,所以當時用她媽媽手機加的好友,后來對方便發來一個鏈接,說點擊一下就可以領取什么道具,然而,陶女士的兒子輕輕一點,卡里的8999元就沒了。”
被騙當天晚上,下班回家的陶女士拿回手機并發現了這筆扣款記錄,在詢問兒子后,意識到被騙的陶女士第二天一大早便來到派出所報警。
輕輕一點錢就沒了?
這個錢去哪了?
......
面對記者的提問,楊警官回答:“這是詐騙分子制作的一個在‘某物’購物平臺購買一部手機的支付鏈接,陶女士兒子輕輕一點,就支付了8999元,成功‘幫助’‘游戲好友’購買了一部手機。” 他表示,這是一個很典型的網絡詐騙案件,但詐騙對象已經轉移到了愛玩游戲的未成年人。
辦案過程中,凱里經濟開發區公安分局民警密切合作,一邊通過偵查手段尋找線索,一邊與“某物”平臺客服線上聯系,說明情況。最終在短短幾分鐘內,將數小時前被騙的8999元追回并退還至受害人陶女士賬戶中。
為了表示感謝,幾天后,陶女士將一面寫有“排憂解難,愛心為民”字樣的錦旗送到了黔興派出所。目前,該案件還在進一步調查中。
公安機關介紹,除了利用孩子個人信息和支付信息保護意識較弱的特點來引誘盜取其家長銀行卡信息外,未成年還容易遭遇低價出售電子產品、掃碼領取虛擬禮物、低價出售游戲裝備及高價回收游戲賬號等騙術,這些騙術基本上都是抓住了兒童社會閱歷少、沉迷游戲、害怕被父母知道等弱點,向受害者反復提出轉賬匯款的要求。
警方提醒:
針對上述騙術,公安機關提醒廣大市民群眾尤其是學生家長:要對孩子做好反詐騙宣傳,提高孩子對騙子的防備。同時,提醒孩子要保護好個人信息,不要輕信所謂“破解”傳言,不要輕易把賬號、密碼等告訴陌生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一旦發現被騙,請立刻報警。(記者:顧菲)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