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記者從貴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目前貴州全省共查明地質災害隱患點10025處,劃定風險斜坡18196處。
發布會上,省自然資源廳總工程師、地勘處處長高玉平介紹,針對貴州地質災害存在分布地域廣、隱蔽性和突發性強等特征,貴州全力探索突破地質災害隱患早期識別技術路徑與方法,聯合成都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高等院校,扎實開展基礎理論與技術研究,依托天上查、空中看、地面核的方式,形成了“天-空-地”一體化的地質災害早期識別體系。
“目前在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每年都有大量災害發生在已查明隱患點范圍之外。”高玉平說,在“天上查”方面,2018年,貴州省在全國率先開展衛星綜合遙感地質災害隱患早期識別,利用合成孔徑雷達干涉測量技術,對廣域范圍找出發生地表形變的區域,為隱患動態排查提供基礎數據。
自實施綜合防治體系建設以來,貴州省通過衛星遙感綜合識別工作累計發現新增形變區3326處,識別出地質災害隱患284處。
“衛星遙感排查易受觀測角度、植被遮擋、云霧天氣等因素制約和影響,對此采用機載三維激光雷達和無人機航測的方式作為補充。”高玉平介紹,在“空中看”方面,貴州省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裝備了應急指揮車、旋翼航拍系統、三維激光掃描儀等設備。全省9個市州和41個防治重點縣(市、區)均配備了無人機,為地質災害重點防范區精細化調查、突發地質災害應急調查等及時提供高分辨率影像資料。
自實施綜合防治體系建設以來,貴州省利用機載三維激光雷達技術重點獲取了1000多平方公里的激光雷達點云數據和光學影像,共識別出地質災害隱患527處。
“地面核”方面,省自然資源廳組織23家地質災害資質單位,利用天上、空中調查形成的遙感影像和數字模型,結合第三次土地變更調查成果數據等相關資料,累計共劃定斜坡單元108622處。在此基礎上,全面核查各斜坡單元的地形地貌、地質構造、斜坡結構類型、水工環地質條件、人類工程活動等要素,對斜坡單元進行定量打分判別,鎖定地質災害隱患和風險斜坡,完成全省88個縣(市、區)優于1:5萬地質災害詳細調查和風險評價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共查明地質災害隱患點10025處,劃定風險斜坡18196處,受威脅群眾200余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