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丹寨縣法院審理一起涉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刑事案件,被告人曠某某獲刑有期徒刑八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2000元;被告人曠某某違法所得人民幣3500元,依法予以追繳,上繳國庫。
案情簡介
曠某某無意間結識了王某,2021年中秋節前后,在一同吃飯時,王某稱借用曠某某的手機“耍耍”,曠某某便將手機借給他使用。王某打開曠某某的微信看到收藏夾有幾張銀行卡的照片,并提出借用這幾張銀行卡幫忙他“跑分”,還告訴曠某某,就是使用銀行卡轉移網絡賭博資金,會按轉移資金的一定比例支付曠某某報酬,曠某某表示同意。
當晚,王某支付給曠某某一定的報酬。在隨后的幾天內,王某三番五次聯系甲某讓其帶銀行卡到他的住處協助“跑分”。曠某某雖心生怯意,但是想到每次會獲得一定報酬,還是鋌而走險配合。
不久后,公安民警找到了曠某某,將其抓獲歸案,后以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以下簡稱“幫信罪”)立案偵查。
“曠某某案”移送至法院后,經該院依法審理,認為曠某某的行為構成“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作出上述判決。曠某某當庭認罪悔罪,表示服從判決,懊悔不已。
法官提示:廣大群眾要提高警惕,堅決抵制誘惑,自覺預防和抵制電信詐騙活動,避免因為貪圖小利,被“卡農”忽悠,從而成為“工具人”,進而淪為電信詐騙的“幫兇”悔不當初。
法律小貼士:
什么是幫信罪?
“幫信罪”是《刑法<修正案(九)>》新增設的罪名,所在《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二,全稱“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簡單來說,就是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電信詐騙),還為其犯罪提供幫助的。
在生活中,還有哪些行為會構成“幫信罪”呢?
(1)出租、出售電話卡,出借手機安裝遠程撥打電話軟件。
(2)幫助拉人進群供詐騙分子實施詐騙活動、利用社交媒體賬號等方式為電信詐騙推廣引流。
(3)幫助上游網絡詐騙犯罪分子架設“GOIP”“多卡寶”等設備搭建遠程“機房”,幫助實施電信詐騙行為。
(4)為網絡犯罪分子制作、封裝、維護非法軟件,幫助“跑分”等行為。
構成“幫信罪”面臨哪些法律后果?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二規定,涉該罪,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單處罰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非法利用信息網絡、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規定,對于實施本解釋規定的犯罪被判處刑罰的,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和預防再犯罪的需要,依法宣告職業禁止;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的,可以根據犯罪情況,依法宣告禁止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