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企業用工需求持續增大,勞動人事爭議案件發生率也隨之增高,西門街道以“三轉”舉措,扎實做好服務企業良性發展和農民工權益維護。
一、轉思路,明方向,激活職能部門內生動力。西門街道依托聯調中心,整合優質調解資源,成立西門街道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中心,建立由黨工委
領導、辦事處主導,司法所、人社中心、派出所、
社區村居等部門相互協調、共同參與的聯動工作機制,形成調解中心與各部門人員、信息融合共享,調解、仲裁、訴訟相互銜接配合的工作格局。目前,調解中心有專職調解員3名,兼職調解員29名,制定完善工作制度13項。
二、轉重心,聚合力,抓實糾紛調解過程要素。一是堅持預防為主。變被動調解為主動出擊,變事后調處為事先預防,結合勞動保障監察工作,常態化深入企業了解用工管理、工資支付和繳納保險的情況,及時發現企業潛在的勞資風險,做到底數清、情況明。二是堅持宣教并重。利用微信公眾號、沿街LED顯示屏和街道法治宣傳欄,大力開展“根治欠薪”政策法規宣傳,通過采取發傳單、壩壩會等形式向群眾宣傳《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著力提高企業員工、群眾的法律意識。三是堅持活學活用。結合“敲門行動”、“周三打卡”、“大走訪”等活動,探索勞動人事糾紛排查與“一張網一中心十聯戶”融合治理模式,把878名聯戶長培養成為欠薪隱患苗頭排查員,采取街、巷包干、責任到人的方式,對所負責街巷開展常態巡查和協同整治。
三、轉方式、善總結,創新人民調解機制模式。一是化零為整,構建“1+N”爭議化解模式。創新“一條龍”受理、“一站式”服務、“一攬子”解決工作模式,整合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等調解資源,實行“一站受理、分流處理、聯動辦理”的運行機制,切實降低群眾維權成本,有效提升調解效率。二是分類實施,形成“N+1”爭議調解機制。簡單案件由
社區(村)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員組織調解,重要案件由街道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中心組織調解,疑難、或重大案件由街道聯調中心邀請人民法院、法學會、司法等部門以及利益攸關方聯合調解,形成“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工作局面。
截至目前,我街道共受理勞動爭議糾紛案件22起,成功調解22起,調解成功率達100%,涉及勞動者242人,金額351.26萬元。2022年以來,相繼獲得州級“金牌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全國2022年度工作突出基層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