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噠噠,噠噠……”近日,在黎平縣壩寨鄉路團村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田里,路團村豐農農機合作社農機手楊通智正在示范操作插秧機,上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農機秀”。
圖為農機手進行機械插秧示范講解
“這鐵家伙看著笨重,實際操作卻不難!”楊通智一邊駕駛插秧機,一邊講解操作規程,不到10分鐘,1畝示范田便穿上了嶄新的“綠裝”,秧苗吐翠,瞬間呈現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圖為農機手進行機械插秧
為加快落實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推廣任務,壩寨鄉壓實工作責任,選取路團村、壩寨村、青寨村作為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點,組織全鄉8個村的村干部及部分群眾到現場觀摩,為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打下基礎。
圖為壩寨鄉組織村干和群眾進行現場觀摩
“有鄉里農技人員手把手指導和路團村成功典范在前,我們搞農業更有信心更有奔頭了!”剛體驗完機械插秧的青寨村黨支部書記吳家輝對機械化發展贊不絕口。
“以前翻十多畝田地,靠人力需要七八天,現在要是用機器,半天之內就能干完,省下很多時間做其他事。”觀摩現場,農技人員一一解答了大家提出來的每一個問題,大大提高了群眾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的認可度。許多群眾紛紛表示,將鉚足干勁在春耕生產中大展拳腳。
圖為群眾在育秧基地扯秧苗
壩寨鄉黨委副書記姜麗介紹:“今年,壩寨鄉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點實施,以確定主導品種為基礎,因地制宜加強各項增產增效技術的集成配套使用,將‘良種與良法、農機與農藝、示范與推廣’有機結合,通過合理增加水稻種植密度,增加基肥和穗肥鉀肥施用量,調整氮肥施用量、施用時間,減少氮肥流失等方式提高水稻單位產量,提升群眾使用農機生產積極性,扎穩農民‘米袋子’。”
圖為群眾在育秧基地扯秧苗
據悉,該鄉選取路團村、壩寨村、青寨村三個具備壩區條件的村落作為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的示范點,圍繞育秧、機插、機收、無人機施肥、病蟲消殺等技術,安排技術人員進行全程指導。截至目前,壩寨鄉已完成全過程機械化育秧150畝,全程機械化插秧800畝,預期在5月底前完成1500畝機械化插秧目標。
(劉英 楊秀鋒)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