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就要挨打,中國人民在遭受了近半個世紀的剝削與壓迫后,終于當上了國家的主人,但是我們還沒有強大起來。中國人民探索強國之路的腳步并沒有停下來,在經過總結建設社會主義初期的經驗和教訓以后,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給中國人民繪出了一張強國的藍圖,從此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上了強國之路。
探索中的強國之路
建國之初,中國政府從政治經濟等方面進行促使中國發展,1953年至1957年實施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取得巨大成就,從1957年到1966年,是中國開展大規模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農業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大規模展開。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國家和人民遭受了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中國共產黨在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后于1978年12月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和四中全會。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改革開放的新思路,實現了偉大的歷史性轉折,將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帶進了新時期。
改革開放,讓中國人民真正富強起來
中國改革開放成就斐然,通過這個大改革、大開放,實現了三個偉大的轉折: 第一個偉大轉折就是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第二個偉大轉折是從封閉半封閉的社會向全方位開放的社會轉變;第三個偉大轉折是人民的生活從溫飽轉向基本小康的社會轉變。
如果沒有改革開放就不可能實現三個偉大轉變,所以,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來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之路,而且提出來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才能發展社會主義,才能發展馬克思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