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因地處老舊城區,凱里市大十字街道所轄陽光巷曾一度被貼上環境整治難點“標簽”,街巷老舊、路面坑洼、墻體斑駁,頻現“搶車位”大戰。
自2017年11月,大十字街道啟動背街小巷“街巷長”管理制后,陽光巷的綜合環境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變得干凈、整潔、文明、有序。
對比圖
李樂軒,就是陽光巷片區的“街長”。作為凱里城市治理的基層工作者,在負責組織開展轄區綜合環境整治的同時,上任之后,李樂軒還時常到所負責的街巷巡視,對發現的違反城市管理規章制度的行為進行教育、勸導和制止,并及時協調相關部門解決實際問題。在一次巡查中,他從群眾口中得知陽光巷原協和醫院后住宅小區的環境問題。群眾嘴上的這些“閑事”卻成為剛剛上任的“街長”李樂軒的“心事”,在多次深入小區實地了解情況后,他將情況匯總上報到了所在街道。在大十字街道的綜合協調下,負責該街巷責任包保的來自城管、執法、交警等不同職能部門的聯絡員對該處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集中“把脈開方”,通過列清單、定項目、提要求,對此處坑洼的路面被鋪設壓實瀝青路面2000㎡、施畫標線,設計文化墻,并協調城管局對該路段路面鋪設彩色透水磚1000平米,實施綠化100㎡。如今,實現了該處綜合環境的整治提升,老百姓都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整治前
整治中
整治后
“疏解整治促提升”,為加強城市管理精細化提供了可行性路徑,此次對陽光巷陽光巷原協和醫院后住宅小區的環境綜合整治行動打響了大十字街道背街小巷“街巷長”制治理的“第一槍”。
整治后
據悉,凱里市大十字街道通過將環境衛生信息化與組團式服務有機結合,在凱里市首批推行了背街小巷“街巷長”管理制,并聘任了涵蓋街道、城管、執法、交警、派出所、社區等部門共7名街長、30名巷長、68名聯絡員。其中,街道黨政一把手為轄區“總街長”,社區(村)負責人為屬地“街長”,每條街巷明確一名人員為“巷長”,城管、執法、交警片區管理人員為聯絡員,采取街、巷包干、責任到人的方式,將轄區內每條街巷環境建設管理責任落實到具體責任人,以街巷黨建、綠化、亮化、治安、環境衛生及基層矛盾化解為抓手,對所負責街巷開展常態巡查和協同整治。街道“總街長”每月至少開展一次巡查,社區(村)級“街長”每周至少開展一次巡查,“巷長”每日至少開展一次巡查,定期召開工作例會、聯席會議制度,同時,按照“月檢查、月考評、月通報”對“街巷長制”落實情況進行考核,并將考核結果進行通報,同時納入年度考評,以此全力做好背街小巷環境提升工作,使城市綜合環境“表里如一”,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和市民幸福指數。(文星)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