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從四川起飛的國際貨運航班中,搭載的出口商品至少有七成是服裝和農產品。而今天,貨運航班運送的出口商品一半以上是電子信息產品。
今天的四川,通過主動融入泛珠三角,積極參與國內國際分工,大力承接產業轉移,使其電子信息、汽車制造、油氣化工等重大產業迅速崛起。同時,其國際化水平和對外開放質量顯著提升,成為中國西部對外開放的一個樣本。
處于成都、重慶兩地中心的內江市,正是通過承接東部沿海產業轉移,“無中生有”地培育出強大的電子信息產業。短短幾年時間,成功引進香港熠暉、香港龍芯光電、巨騰國際等20多家電子信息企業,去年,內江電子信息產業實現產值45億元。
“當好配角、配套成渝、突出特色、集群發展。”內江市委書記曾萬明表示,內江正努力打造成渝兩地電子信息產業的配套基地。
海德集團是內江2012年從福建廈門引進的一家龍頭電子企業,準備投資30億元建廈門電子工業園。“到2015年項目建成后,園區至少入駐30家以上的電子企業,主要為在成渝高地和西部地區落戶的世界500強企業、國內重大電子信息裝備企業進行配套生產,年產值會達到50億元。”軍人出身的內江海德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魏海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
數據顯示,過去5年中,四川省電子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從1200多億元增至4600余億元,增長了近三倍。“如今,全球每兩臺筆記本電腦的芯片就有一枚是成都制造,全世界超過半數的iPad產自成都。”四川省發改委引進外資項目辦主任方曦介紹,四川電子信息產業已在全球信息產業版圖中占有重要位置,未來五年更是將發展成為萬億元產業。
在大量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同時,四川還大力加強與泛珠區域內西部省區的合作。達州市充分利用硫磺資源優勢,引進全國最大的磷化工企業——貴州甕福集團投資40億元建磷硫化工基地,打造磷硫化工產業鏈。一期工程于2011年建成,投產后年銷售收入達到50億元,年利稅8億元,人均勞動生產率500萬元。目前,二期工程正在加快建設,建成后年銷售收入將突破100億元。據統計,近幾年,貴州在四川投資累計已逾500億元。
過去五年間,四川引進泛珠資金超過6000億元,而今年上半年,來自泛珠的投資就達1400多億元。“承接產業轉移規模和質量的顯著提升,成為推動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強大動力。”四川省投資促進局副局長余先河告訴記者,隨著近五年大量承接產業轉移,2萬多億元國內省外投資的引進,有力帶動了四川工業化、城鎮化水平快速提升,工業化率從2007年的37.1%迅速提高到2011年的45.1%,比全國平均高5.1個百分點,2012年城鎮化率達到43.5%,比五年前提高近8個百分點。同時,對GDP的貢獻率也達到16%以上。
【記者手記】
四川經驗對貴州的啟示
就地理位置而言,四川比貴州更西部,比貴州更遠海,然而,他們很好地利用了泛珠合作機制,成功承接了產業轉移,“無中生有”地崛起了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和飲料食品等支柱產業。
如今,四川省產業發展,又轉向參與國際分工,越來越多的世界500強企業紛紛在川落戶。
四川經驗給我們的啟示是,距離不是問題,產業基礎不是問題,關鍵是要緊盯產業前沿,引進新型產業,加快產業升級。另一方面,則要發揮優勢,參與國際分工,融入到世界經濟的大循環中去。
正如成都國家高新區發展策劃局局長湯繼強所言:“隨著價值鏈、供應鏈和產業鏈的變化,傳統的產業轉移模式正在被顛覆。現在,我們要更好的參與全球的經濟社會分工,尋找新的爆發式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