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指間,十七年的韶華在指縫間悄悄地流逝。十七年來,他在太陽底下從事著最光輝的職業,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孜孜追求于三尺講臺,甘當一只拓荒的老黃牛,在農村教育這塊無垠的園地里,他辛勤耕耘,將一顆滾燙的執著之心獻給了孩子,捧給了太陽,用汗水播種著希望,用赤誠澆灌著教壇,留下了一串串堅實的腳印。他叫廖懿華,他先后在天柱縣白市鎮坪內小學、白市小學、新舟小學、汶溪小學任教過。現任天柱縣江東鄉中心小學校長。
他從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逐步成長為教導主任、校長、縣級骨干教師、縣級拔尖人才、縣級優秀教師、縣級優秀共產黨員、黔東南州優秀教師。
癡心不移——質量求生存,任教畢業班,帶頭抓質量。
“一所學校沒有了質量就沒有了生命。”
他幾乎每到一所學校都承擔六年級教學工作,嚴格好關。努力教學,關愛學生,課堂上磁石般吸住學生,課間課余是學生親密的朋友,學生有什么事都愿意和他說。他抓住有利機會耐心輔導后進生,還時常上門輔導,在2002與2003兩年的4-7月,坪內村小學附近的上邊溪、下邊溪、坪上、坪下四個組的六年級十幾個學生都要求來學校上晚自習,學生有這樣的干勁,他只得同意,為了安全,他每天晚上都一個組一個組的送學生回家,就這樣堅持到學生畢業。所以他深得村民的信任。就是這樣,他教的班級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2002年,他教的坪內村小學六年級22人有4考取天柱三中;2003年,他教的坪內村小學六年級31人有7人考取天柱三中,教學質量超過白市鎮中心小學。連續被白市鎮黨委政府評為教育先進工作者,學校被評為教育教學先進單位;2003年9月調入白市小學任副教務主任;2004年9月調到白市新舟小學任校長。在白市小學與新舟小學他所擔任的學科每學期均是全鎮第一、二名;他的教學與學校管理得到上級組織的認可。于是2006年9月他調到白市鎮片區完小汶溪小學任校長,接任六年級。同樣在他的帶領下,學校各方面工作蒸蒸日上,教學質量取得了空前的突破,2007年有5人考入天柱三中,他又被評為教育先進工作者,學校被評為先進單位。
2008年4月,由于工作的需要,他被調到天柱縣江東鄉中心小學任校長,他含淚離開了他的學校汶溪小學;離開了他帶的六年級學生,2008年該班有8人考入了天柱三中,他笑啦!
到江東鄉小學后,他也教六年級《數學》,并且帶頭對學生進行早晚自習的輔導,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他所任教的學科成績都是全鄉第一的。2009年學校的教學質量獲得全縣“三等獎”。
以校為家------辦實事,選忠棄孝,搞好學校工作。
不管是在哪所學校,他均能做到以校為家,努力搞好個人的教學與學校工作。
他最愧疚的就是愧對父親(母親在他讀初三時就去世了、父親長年患病),一生不忘!
1996年8月,他分到天柱縣白市鎮坪內小學任教.按說他參加工作啦,可以好好照顧父親,可是他卻沒有!1997年兩基迎國檢攻堅那段時間,每天都要到學校附近村組實地核對村民戶口,晚上則統計表冊、匯總數據,有時為了確保一個數字的準確無誤,他經常是通宵達旦。數據核對后,便是資料匯編的起草與裝訂成冊。每天在繁忙的教學任務結束后,他總是加班加點,廢寢忘食,一連奮戰五個黑夜,終于拿出了各項材料的初稿。就連雙休天,他都守候在學校,都在努力完善“兩基”與“普實”檔案材料,準備迎接國家的“兩基”與“普實”的驗收。可以說是夜以繼日整理簿、表、卡、冊,并且逐一核對正確。還要整理陳列室與實驗室。好多次次伴燈到天明。本來瘦小的他,就更瘦小啦。在一次去汶溪小學打應證材料時,才知道父親早已經病床不起,患支氣管炎與腎結石嚴重積水與其它病,他找來一個村里的醫生為父親吊了幾瓶,父親的病才有好轉,看著父親憔悴的臉和瘦弱的身軀。他此時才真正體會到:一向堅強的父親老了。他心里愧疚極了,他參加工作啦,應該可以好好照顧一生辛勞的父親啦。可是他卻被分配到坪內小學而不是汶溪小學。他的眼淚情不自禁的掉了下來。他想調回去,可以照顧父親,可是他個黨員,當時又是教務主任,十多個教師只有他是中師畢業的,擔負著整理 “兩基”與“普實”材料等工作,他服從組織分配,他也舍不得他的學生,他的事業,哪里的草草木木。內心十分矛盾,想接父親去學校,父親不同意,因為他沒結婚,也沒房子……。
第二天父親催他回學校,他也得回學校啦。他在內心的糾結與痛苦中,把他攢了幾月的400元錢留給啦父親(當時他的工資才180元一個月),帶著深深的愧疚、歉意踏上了回校的路。
那一天,他的腳步好沉好沉,回校的路好長好長。
過了不久,縣里的“兩基”與“普實”工作順利通過了國家的驗收。可他也接到父親去世的消息,他驚愕了!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時。他泣不成聲了……
該守候在父親身邊時,他沒有守候;需要他在父親身邊時,父親沒有提出來。如果說他是為了自己的事業,他的父親又何嘗不是為了他的事業,一個老黨員(原村黨支部書記)的事業——培養一個像他一樣對工作負責的兒子,培養一個黨的好接班人!
他覺得自己不孝!難道真的忠孝不能兩全!?這是他一生的一個結。他只能默默祈禱:“爸爸,您走好!請諒解你的兒子!兒子一定不會辜負您的期望:做一個對工作負責的人,培養許多優秀的學生!”
“做一個對工作負責的人,培養許多優秀的學生!”這成為他的人生信條。
由于他工作踏實,任勞任怨,能出色地完成各種工作任務,得到了村民的信任,得到了老師的支持,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認可。1999年8月,他被提為白市鎮坪內小學校長;作為校長的他更是努力工作,教學質量得到了顯著的提高。2003年8月,他被調到白市鎮小學任副教務主任,2004年8月被調往新舟小學任校長,質量得到提高后,又于2006年8月調到片區學校汶溪小學任校長,兩年中汶溪小學教學質量突飛猛進,學校工作更是百尺竿頭。
不遙控指揮------親自帶頭一起干,與老師同甘共苦。
2008年3月,由于江東鄉小學“兩基”等工作嚴重滯后,2008年年底要接受國家的兩基復查驗收。他被縣教育局調到天柱縣江東鄉小學當校長。他來后,他秉承盡心盡力,認真負責的原則。來后,經過他細致調查研究與慎重的考慮,及時研究部署。在2008年4月,他與兩基辦的老師打在一起,他和老師們吃在一起,做在一起。每天晚上都加班到12點鐘;星期六與星期天也和“兩基辦”的老師在一起加班,還為他們開小灶,很多的都是他親自動手操作,從不遙控指揮,起到帶頭作用,就這樣取得了“兩基辦”老師的信任。“兩基辦”的老師都說:“這個校長是做實事的,容易接近,不瞎指揮,不遙控指揮,踏實肯干,我們愿意跟這樣的校長干!”就這樣,整整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把兩基工作抓了上去,走在了全縣的前列。得到鄉鎮領導與教育局領導的認可。他又抽出精力抓教學工作,他深入到教師中,聽取了他們對學校管理工作的看法和建議,了解老師們的需要;他每下到一個村小,都要詳細的了解那兒的所有情況。可是說是對老師關懷備至,對學生也是體貼入微,雖然每天都有值周人員檢查紀律衛生出勤等情況,但他總是習慣性地到教室、寢室、操場轉轉,看看學生是不是在認真上課,是不是吃好了,是不是睡好了,是不是衛生搞徹底了,看到地上有一片廢紙,他馬上撿起來,就這樣學生和教師很快接納了他。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議都要告訴他;就這樣,學校工作很快有了新的起色。
各項工作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兩基工作上去啦,學校質量上去啦,學校風氣好啦,校園環境建設上去啦。2009年4月學校被教育局評為校園環境與亮麗工程建設優等學校; 2009年9月,他被黔東南州人民政府評為“全州優秀教師”。2010年3月,學校被縣教育局評為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先進集體”;2010年3月,在全縣義務教育學校常規管理督導評估中學校被評為“優秀學校”,他個人被縣人民政府督導室與縣教育局評為“先進個人”;2012年6月,校黨支部被中共天柱縣委教育系統工作委員會授予“優秀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2012年12月,學校工會被天柱縣教育局與教育系統工會評為“先進基層工會”。學校教學質量于2012年4月獲得縣人民政府表彰。
不理解他的人總說他“傻”,干臟活累活,圖表現,對此他微微一笑。也有人問他:“廖老師,老師學生大事小事都找你,你不累嗎?”他說:“雖然是累點,但有他們的這份信任,值!只要有精力我盡可能做到事必躬親。”
廖懿華在工作上之所以敬業若迷,雖然不敢自比陶行知老先生“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只因為他的人生信條是“做一個對工作負責的人,培養許多優秀的學生!”,何況他從事的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擔負著培養人才的神圣使命。
人間有勝境,但追求無止境。廖懿華堅信,只要自己把心捧給太陽,一定會融化世界上最堅硬的寒冰。千不求,萬不求,只愿教書育人到白頭,廖懿華說,他愿永遠做一個追逐太陽的人!“為生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