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靜是一個學者型的老師。他不僅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豐厚的教學成果,更重要的是,他對農村民族高中教學主題的再設定進行了深層次的思考和摸索,定位了丹寨民族高級中學校訓:“走出大山,建設大山”到“走出大山,報效國家”,辦學理念體現了深切的人文關懷。他入選省級高中骨干校長和國家級骨干教師工程,被評為“貴州省骨干教師”、“貴州省特級教師”、“貴州省教育名師”、“州級拔尖人才”和“州管專家”,多次為州縣作教育專題報告。他的課題研究篇目多,類別廣,僅省級以上專業刊物發表的論文就達十多萬字,具有極強的學術性,引起省內外的關注。作為黔中大地上不可多得的政治學科帶頭人和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他是苗家人的驕傲。
——題記
“作為校長,我首先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師,我的主要崗位是站好講臺”
說到教書,任靜的最大感受是:與學生在一起,其樂無窮。
30年的教育生涯,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摸、爬、滾、打,任靜在講臺上逐步成熟,在選入“全國萬名骨干教師工程”、“貴州省首批中小學省級骨干教師”,走上副校長崗位之后,盡管行政事務十分繁雜,但仍堅持跨年級承擔二至三個班的教學以及畢業班級管理任務。爾后又入選為“省教育名師”、“州級拔尖人才”、“州管專家”。他認為,作為校長,自己首先是一名普通的老師,一絲不茍,教好學生是自己的天職。
任靜把講臺視為自己的第一生命,努力做到兩點:一是將抽象知識放在現實生活的角度去發掘;二是以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教學中,他反對簡單的知識灌輸,注重以啟發,誘導的教育設計為切入點,以全新的新教材新課改理念,思考如何在教學實踐中培養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審美,學會創新。他大膽地進行教改實驗,摸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政治教學的“情景設置——觀察現象——發現問題——分析討論——解決問題——引出結論”六步教學法,加強學法指導,盡量開發和保護學生的想象能力。針對學生不同實際,采取“抓中間帶兩頭”的辦法,實施分層教學,分類指導,通過“導趣,讓學生樂學;導想,讓學生活學;導讀,讓學生會學;導做,讓學生善學”。把幫扶一個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同一個培養一個優秀生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一樣的心血傾注,一樣的熱情投入,最大限度地幫助每一個學生成才。他通常都要上兩個年級的高中政治課,多年的跨課頭教學,使他充分認識到,實施素質教育,從根本上說就是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全面發展,這種發展包括精神、道德、創造能力、情感以及體魄方面;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應該是一個人格完善的過程,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本身人格力量所施加的影響。教師的人格力量來自于學術水平與道德情況的完善統一。不僅要學識淵博,循循善誘,更要通過言傳身教,通過榜樣這個無聲的力量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在他看來,這種人格力量表現為健康的價值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走在時代前列的學識。為此,他不但注重自身修養的提高,而且注重知識能力的更新。
身為政治教師,他時刻沒有忘記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他的教學,始終貫著一條鮮明的愛國主義主線,不失時機的借政治原理來剖析社會,縱觀世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結合當前時事,常為學生開專題講座,諸如“中日釣魚島之爭”、“利比亞戰爭”、“黃巖島事件”、“朝鮮半島問題”、“世界金融危機”、“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的對外開放”等,并親手編撰內容豐富的《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讀本》等校本教材,潛心校本課程的開發,不斷增強德育教育的滲透力和實效性,使學生由自律感悟上升到對國家、民族的熱愛。
生動,有趣,富有感染力。這是任靜課堂的特點,把書教活了,孩子們都這樣說。
在“如何優化教學環節”這個課題的研討上,任靜倡導教師樹立現代教學觀;教學以激發學生的潛能為本,強調學生的積極參與。教師的主動性主要在設計課程,而不是在課堂上控制學生,針對當前課堂教學普遍存在的“重方法,輕觀念;重模式,輕創造;重形式,輕內容;重教法,輕學法”幾個突出問題,他設計了《丹寨民高課堂教學評價指標》,用新理念指導評課,用新方法解決老問題。
2000年,經層層選拔和考核,任靜入選“全國萬名骨干教師工程”,并脫產兩年在北京參加由教育部組織的國家級研修培訓及相應的課題研究工作。他承擔的《教學主題設定再思考——中學政治課教學問題研究》課題于2001年8月由教育部專家組評審通過,后在省級專業刊物發表。之后,有12篇教研論文先后在省級專業刊物發表,部分科研成果匯集于《高中思想政治·名師導讀》一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13000冊,全國發行),部分科研成果匯集于《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新維度》一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全國發行)。2003年,教研論文《學校管理創新與質量保障》獲省教育廳一等獎,《課題設定再思考》獲省級教育廳二等獎。2002年,在州教科所牽頭下,丹寨民中加入中央教科所組織的作文個性化發展研究課題教改實驗。學校成立了以任靜為組長,教科室組織實施,語文教研組為載體的“作文個性化平臺”課題組,明確指導思想,擬定活動方案,先后在8個班級開展課題研究實驗,并創辦“丹中作文個性化平臺”刊物。從項目研究,報告起草,到項目的具體實施細節等,任靜都付出了大量心血,并取得了階段性研究成果:學校被中央教科所評為“2002——2003年度課題研究先進集體”,《丹中作文個性化平臺》被評為實驗學校一等獎;多位師生的作品分別發表在中央教科所主辦的《作文個性化》期刊上。2006年4月,《作文個性化發展研究》課題獲“貴州省基礎教育科學研究教育教學改革優秀成果二等獎并結題。如今,在任靜的帶領下,丹中語文教研組又于2012年分別申報了由中央教科所下達的課題《閱讀個性化教學方式的基本實驗》和省教科所課題《寫作教學“套路化”與“個性化”發展途徑與方式研究》。隨著新課改理念之春掀遍祖國大江南北,任靜組織的校級科研刊物《高中新課改教研通訊》也在蓬勃發展之中。
以任靜為帶頭人的丹寨民中課題研究和教學科研成果,引起了多方關注。在縣教育局的組織下,受聘為報告主講人的任靜,于2001年10月6日,為《丹寨縣中小學教師、校長、教導主任及中繼教培訓會“作了《如何選定教研課題》的專題講座(講座就教研課題的特點、類型、來源、選題的過程及方法等作了深入分析,對一線教師開展教研活動有很好的指導作用);2002年3月18日,為全縣中小學教師培訓會開設《聽課理念與課大忌》專題講座(講座就聽課的現代五種教育理念和聽課的七大誤區進行了深入分析,對與會人員樹立現代教育理念有很好的指導作用);2002年3月16日,為全縣中小學教師培訓會開設《丹寨縣中小學教育法律糾紛典型案例分析》專題講座(講座針對全縣中小學發表的教育法律糾紛典型案例進行了深入分析,對依法辦學,依法治校,依法治教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2008年7月,為全縣中小學教師培訓會開設《新理念·新課程·新教法》講座。2012年4月,為丹寨二中教師培訓開設《中學教師如何做課題研究》;2012年5月,為全縣中小學校長、教務處主任開設《怎樣做一個內涵厚重的有品位的校長》講座。凡是聽過任靜作報告的人,都深有體會地說,任老師的思想博大精深,說理生動透徹,是全縣中小學校長、主任及老師們管理和教學的活生生的教科書,真不愧是“州管專家”。
酒香不怕巷子深。一些學校得知任靜老師的做人、做事和做學問的感人事跡后,想要把他給“挖”走。也許是出于對故土的眷念,也許是出于對山里孩子們的放心不下,也許是出于對邊遠貧困地區民族教育事業的忠誠,他一次次地放棄機會留下來了。盡管如此,他還是多次被邀請到州里的主講臺上,為全州的老師們作高考形勢分析和應試指津。在黔東南州教育局教科所的組織下,受聘為主講人的任靜于2001年12月24日,為出席“黔東南州2002屆高考備考復習研討會”的全州高中政治老師開設《2002年政治高考熱點分析》專題講座,受到好評。2003年3月28日,任靜再次出席“黔東南州2003屆高考文綜復習研討會”,為全州高中政治老師開設《解讀2003年高考考試說明暨2003年高考政治重熱點分析》專題講座,就高考各考點進行了系統綜合分析,對年內國際國內的十一大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外交、改革等重大熱點問題產生的背景、內容、影響,與教材的結合,學科內綜合,復習的思路和方法等作了深入分析。2008年3月,任靜在州教育局組織下為全州高三政治教師開設《2008年高考考綱要點分析及高考備考策略重點突破》講座。2002至2008年,任靜老師先后六次被黔東南州教育局聘為高考備考培訓教師,在州教育局開設高考復習專題講座,負責培訓全州高三政治教師,受培訓教師達300余人,培訓學科年輕教師成績突出,為提升我州政治教師業務水平和學科高考成績,發揮了示范輻射作用。
“山里的孩子一定能走出大山,盡我所能,為他們鋪就綠色通道”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通過心血和汗水的澆灌,任靜的教學效果十分顯著,被傳為佳話。2003年,所教高三政治學科會考和高考成績雙超省、州水平(文科綜合科高考成績名列全州第二名),獲黔東南州教育局頒發“2003屆政治科高中教學成績顯著獎”;2003年12月,被評為“貴州省首批中小學省級骨干教師”;2004年獲“高考教學質量一等獎”;2005年12月,獲黔東南州教育局頒發“黔東南州普通高中2005屆政治科教學成績顯著獎”;2005年獲貴州省人民政府授予“中學特級教師”稱號;2008年11月,獲黔東南州教育局授予“黔東南州普通高中2008屆政治學科教學質量一等獎”;2009至2013年,連續五年所教學科的高考人均分和及格率均雙超省州水平,獲政府獎勵;2009年6月,被中共黔東南州委、州人民政府授予“州級拔尖人才”稱號;2009年10月,被貴州省教育廳授予“貴州省教育名師”稱號;2012年2月,被中共黔東南州委、州人民政府授予“州管專家”稱號。
新課改是中國基礎教育發展的大趨勢。任靜老師在新課改探索中傾注大量精力,付出大量心血,取得顯著成效。新理念下的新課程,新課程下的新思維,新思維下的新方法,新方法下的新高考是近三年來任靜常思考的一個緊密想聯的教學熱點問題。作為主管教學的副校長,作為一線課堂上課的老師,他深知,新課程的實施、學生的發展、新高考的成功,無一不是社會關注的焦點。為此,他潛心研究新課改,親自編撰了《丹中新課程實施指導意見一》、《丹中新課程實施指導意見二》、《丹中新課改校本課程選編》、《新高考學科備考讀本》、《新課程背景下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讀本》、《新課改教研工作指南》、《丹中教師專業化發展過關考試培訓教材》和《高中新課改教研通訊》等書刊,做到全校師生人手一冊,悉心研讀。與此同時,在任靜副校長直接指導下,學校以新課改為契機,推動高考上臺階;以新高考為牽引,推進新課程全面實施。學校緊緊圍繞新課改與新高考的結合點,聚焦發力,使丹寨民高2013年的新高考與老高考實現了平穩過度。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三年的不懈努力,特別是任靜校長的用心指導和務實推動,丹寨民族高級中學課改實驗工作成效顯著。2013年3月,經州教育局考核推薦,省教育廳綜合評價,特別是省教育廳專家組的實地考核評估,丹寨民族高級中學獲貴州省教育廳授予“貴州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實驗先進學校”榮譽稱號,作為全省唯一獲此殊榮的縣級高中和非示范性高中,丹中必將迎來教改的又一個春天,必將助推丹中在“創新課堂教學,提升教學質量”的改革征途中邁出更大的步伐,再創新的輝煌。
今天,在任靜的心靈深處:學生、教室、書本依然是永恒的三道風景,勾畫成一幅美麗的校園畫卷,他鐘情并愿為之嘔心瀝血。任靜的座右銘是:教書是快樂的事業;他的教學思想本真,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捧著一顆心來,不帶一顆草去。受組織委派,他曾于1999年8月至11月,到浙江寧波掛職學習,之后又經過省和國家級的各類研修培訓。2008年10月,被貴州省教育廳選送到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參加“貴州省教育名師高級研修班”學習;2010年10月至11月,被州教育局派送到清華大學參加“創新高級研修班”學習。通過系統的培訓學習,他的思想觀念不斷得到更新,知識得到豐富,視野得到開闊,業務得到加強,辦學思路愈加清晰。今后的生命歷程中,他將一如既往地和他的同事們一道,借山外的經驗融入山里的實際作深層次反思,立足校情,定位發展目標,扎根山區辦教育,用心血和汗水為山里的孩子架設平臺,鋪就“走出大山”的綠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