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年是苗族祭祀祖宗和慶祝豐收的最隆重的節日。苗族以十月為“歲首”,“苗年”也是“辭舊迎新”的節日。“苗年”一般在每年農歷十月的第一或第二個卯日過,分三次,第一次稱“小年”,第二次稱“大年”,第三次稱“尾巴年”。
大年是苗年最熱鬧的節日,集會也集中在“大年”進行。“大年”持續三至五天,有的地區持續上十來天。“大年”這天,家家戶戶在祖先牌位、花樹、巖媽等“神壇”面前擺上桌子,放上酒菜及糯米粑等物敬供,然后賓主舉杯歡共渡佳節。入夜,合家圍在一起談古論今,吟唱古歌、酒歌,謂之“守年”。第二天,家家戶戶鳴放鞭炮迎接新年。
節日期間,老人們輪流宴請賓朋,青年們梳裝打扮,參加跳蘆笙、斗牛、賽馬、游方等活動。苗年規模較大的有雷山西江、臺江施洞和凱里掛丁等處,每處集會都有上萬人參加,集會的內容有跳蘆整、賽馬、斗牛、斗雀、游方、對歌等等,男女青年各自根據自己的愛好參加不同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