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7月底至9月初,都有為數不少的“謝師宴”擺進酒店,記者也觀察到,凱里市面上酒店雖然沒有大肆宣揚擺“升學酒”,但是暗地里,有少數家長也開開心心的招呼著親朋好友歡聚一堂,為考學的孩子辦酒。
對于高考,12年的寒窗苦讀,莘莘學子們終于擠過了“獨木橋”,馬上就要進入夢寐以求的“象牙塔”;錄取通知書拿到手了,家長們心里一顆懸著的石頭落地,多年的心血終于見到了回報。孩子就要遠行,家長不舍;孩子上大學,家長臉上又添光。
凱里市某房產公司的老總,女兒倩倩(化名)參加2014年高考最后被一所北京的“211”大學錄取,父母便為其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升學酒”。而記者走訪凱里市區眾多酒家,鑒于今年相關政策出臺后,明令禁止“謝師宴”,一些酒店因擔心受影響,沒將過多的注意力放在“謝師宴”上。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對于“謝師宴”這一形式,有部分家長表示可以接受。“孩子高考結束了,成績也還不錯,想向老師表達一下謝意。”凱里一中學生家長孫先生說。但是也有一些家長認為,雖然老師挺辛苦,但謝師宴并不是表達謝意的好形式。舉辦謝師宴,容易造成孩子的攀比心理,“謝師宴”其實是在渲染一種酒桌文化,通過這種方式謝師恩有點變味了。
謝師宴成了社會的潮流,你請我請大家請,于是,“升學宴”就如八九月的天氣一樣火熱起來。面對應接不暇的“升學宴”,準大學生和家長們每天來回奔波,孩子喊累,家長無奈,教育人士也表示擔憂。
“這樣的禮尚往來其實浪費了我們很多時間,我倒很想安靜些過完暑假,好好做一些上大學的準備。只是大家都覺得辦個宴席一來可以表示謝意,二來正式宣布自己考上大學了。同學們只要考上了大學,領到了錄取通知書,很多都會在父母的資助下邀約好友辦升學宴,你如果不辦,別人就會認為你沒考上大學,自己面子上也掛不住。”凱里一中考上貴州師范大學的小王的這番話,道出了畢業生開“升學宴”的普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