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解走進農家 山歌唱上法庭(圖)
110法庭在忠誠鎮調解農田互換糾紛。 李勛 攝
QQ法庭縮短時空
5月30日上午,榕江縣法院開庭審理了該縣女青年楊某與朋友劉某借貸糾紛一案。這起案件是在QQ上審理的,當事雙方一位在貴陽,另一位則遠在福建。
上午9時30分許,主審法官王明勛和書記員分別帶著筆記本電腦走進縣法院的第三法庭。王明勛打開自己的QQ,進入“QQ法庭”群。
“你是原告楊某么,我們這邊準備好了,你那邊如何?”王明勛對著手機詢問道
“你馬上就可以看到我。”幾秒鐘后,楊某的頭像出現在電腦顯示屏上。隨后,書記員和被告劉某的頭像也在電腦上顯現。書記員迅速截圖,把原告楊某的頭像發給被告劉某確認。隨后,又發送被告劉某的頭像到原告的電腦上。
10時許,一切準備工作就緒。王明勛在“榕江法庭”QQ群上發布:現在開庭!
這是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2009年4月,被告劉某因購買山林缺資金,便向朋友即本案原告楊某借款1萬元,雙方約定2010年2月24日前還清,但因山林賣不出去,劉某無法如期還款,楊某在多次催繳未果后,訴至法院。
經王明勛調解,劉某承諾兩月內還清欠款的本金及利息。在法官即將退出程序時,楊某迅速補發:“想不到這么快就解決了!”
QQ法庭也稱遠程網絡庭審。王明勛是榕江縣法院“QQ法庭”的群主,也是“第一任”在線法官,他說,“QQ法庭”的建立來源一次審案靈感。
2005年,榕江女子石某起訴丈夫潘某離婚案,縣法院受理此案后,要求潘某出庭,但潘某聲稱在外打工回不來,讓法院“看著辦”。
該案主審法官王明勛突然想到用QQ讓當事人之間即便不“面對面”也能處理好。院領導同意該建議,“QQ法庭”應運而生。石某訴潘某離婚案成為該院QQ審理第一案。
榕江縣有7萬余人外出打工,“QQ法庭”為務工人群打官司提供了極大方便。至今,共計審理案件60起,全部是適用于簡易程序的案件,結案率達100%。
“除了結案率高之外,每個案件至少為當事雙方節約費用2萬元。”李宗林說,按照傳統審案方式,一個案件從立案時起,當事人就會頻繁來往法院提交證據材料、出庭、領取判決書等,如果從省外往返一方光差旅費就需數千元,還節約時間各一個月左右。
但“QQ法庭”還不能適用于較復雜的案件。李宗林表示,為解決身處異地雙方當事人打官司難的問題,他們將揚長避短,繼續探索,力爭讓“QQ法庭”更好服務于司法實踐,服務廣大群眾。
梯次調解化矛盾
前不久,榕江縣一起山林買賣合同糾紛案經梯次調解無效后,法院依法作出判決。但被告方群眾不服判決準備集體上訪。該院迅速采取“六輪驅動”調解機制,即由民庭、刑庭、行政庭、立案庭、審監庭、執行庭等六個部門聯動上門作判后調解,很快平息了事態。
榕江縣法院以“深化和諧司法、實現案結事好”為抓手,創新“梯次調解”機制,規定每一起民商事案件必須經承辦法官、審判長、庭長、分管副院長、院長依次調解,未經“梯次調解”所作出的判決,一律不得簽發。同時,引入“六輪驅動”化解信訪案件,收到良好效果。
“梯次調解”模式和“六輪驅動”機制,是榕江法院2010年在全國法院系統中首創的民事糾紛調解方式。在民商事糾紛案件審判中,推行五步“梯次調解”模式和“六輪驅動”調解機制,要求法官帶著感情與當事人進行交流,情理交融調解矛盾、化解糾紛,使大量民商事糾紛得以及時化解,服判息訴率大幅提高。去年12月3日,榕江法院審理原告石某訴其父與第三人楊某、張某山林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主審法官認為通過梯次調解能解決糾紛。在分管副院長的參與下,雙方當天達成和解協議。
2010年,榕江法院在庭長、分管副院長和院長審理環節達成調解協議126件,占調解撤訴結案數的19%。審結的806起民商事案件中,扣除公告的案件和特別程序案件86起外,調解、撤訴657件,調解率達91.25%。樂里法庭還實現“百分之百的調撤、百分之百兌現”的“雙百”目標。
榕江法院還將“梯次調解”、“六輪驅動”機制引入重審、再審程序和行政協調、刑事附帶民事調解、執行工作領域,也收到了良好效果。2010年,全院刑事附帶民事案件調解率81.9%,行政案件協調撤訴率83.3%,執行案件自動履行和執行和解率為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