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領導干部作風建設
良好的作風,是領導干部贏得民心、成就事業的基礎。在國家積極應對全球性金融危機,擴內需、調結構、促發展、保民生、保穩定的特殊時期,進一步強化領導干部的作風建設,使領導干部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清正廉潔的自律意識、勤政為民的公仆作風,顯得尤為重要。
一、深化思想認識,牢記根本宗旨,是強化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前提
作風,是人們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表現出來的一種態度和面貌。共產黨人的作風,就是黨的性質、宗旨、綱領、路線在思想和行為上的具體體現。有什么樣的政黨,就有什么樣的作風,重視作風建設,就是重視黨的建設。一是強化領導干部的作風建設是新形勢下黨的建設的一項戰略任務。領導干部的作風如何,直接關系到黨的形象,關系到人心向背,關系到黨的執政地位,關系到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強化領導干部的作風建設,是加強黨的建設的一項民心工程和生命工程。抓住作風建設這個根本,就抓住了黨的建設的要害和關鍵。因此,高度重視作風建設問題,始終把它作為重大而緊迫的政治任務,從自身嚴起,從面臨的現實問題做起,切實抓緊抓好,抓出成效。二是強化領導干部的作風建設是加強黨性修養、厲練政治品格和道德品質的內在要求。良好的作風是建立在對人生和世界正確的感悟、對人品官德長期修煉基礎之上的。有什么樣的人生價值觀,就有什么樣的作風。一個黨性宗旨意識強、思想品行好的人必定是作風好的人,反之,一個作風不好的人,也必然是黨性修養和道德品質欠佳的人。各級領導干部要肩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歷史使命,就必須弘揚新風正氣,抵制歪風邪氣,真正把推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的落實,作為領導干部抓作風建設的過程、改造世界觀、人生觀和修煉人品官德的過程;切實做到感恩思源、知責進取、廉潔奉公,真正使自己的心靈得到凈化,思想得到升華。三是強化領導干部作風建設是解決領導干部現實存在問題的迫切要求。當前,在領導干部作風和黨風廉政建設中確實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是:在一些地方的少數領導干部中,宗旨意識淡薄,沒有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辦事精力不集中,在位不謀事,遇事怕擔責任,凡事等待觀望;建設不顧實力,決策不講科學;教條主義、本本主義滋長,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盛行,弄虛作假、虛報浮夸嚴重,獨斷專行、軟弱渙散問題突出,以權謀私、腐化墮落、貪圖享樂現象蔓延。因此,各級領導干部必須從講政治的高度,充分認清存在問題的嚴重性,從行動上采取有力措施,勤于調查研究,善于體察民意,勇于批評與自我批評,著力使自己的作風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在推進本單位、本部門、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為民造福中得到提高、在保證政令暢通、依法行政、從嚴治政和懲治腐敗中求得突破。
二、淡薄名利地位,正確看待政績,是強化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關鍵
領導干部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是黨組織安排的,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既是我們黨的本質特征和一貫思想,也是我們黨長期堅持的執政理念和執政方略。領導干部只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堅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始終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視名利淡如水,才能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一是以求真務實的態度看待政績。政績是領導干部轄區內經濟社會發展指標的綜合反映。一個人的政績觀決定工作的指導思想,決定工作的標準和工作落實的質量。正確的政績觀,體現在政績的內容上,應有力于本單位、本部門、本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而不是一屆建設幾屆還債;在創造政績的目的上,應是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而不是為了謀取個人私利;在創造政績的途徑上,應是腳踏實地、埋頭苦干,而不是投機取巧。在這種政績觀指導下創造出的政績,才能經得起歷史和實踐的檢驗。二是以勇于拼搏的精神干出政績。領導干部要有戰略思維和世界眼光,要敢于挺立在經濟發展的大潮中,摔打自己,鍛煉隊伍,真正成為人民群眾致富的領路人。當前,要把工作的主要精力投放在促發展、保民生、保穩定上,要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統一起來,把本級的意圖和老百姓的訴求結合起來,把講的和做的一致起來,以極強的政治敏銳性和使命意識,多干少說,只干不說,干了再說;要多做打基礎、管長遠的工作,多做順民意、得民心的工作,這就是最大的政績。三是要以實踐的標準檢驗政績。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三個是否有利于”是衡量和檢驗政績的根本標準。看一屆班子的政績,不僅要看現在發展狀況,更要看原來的基礎和努力的程度;不僅要看GDP的數字,更要看老百姓實際年收入的數字;不僅要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怎樣,更要看將來發展的后勁如何。衡量一個領導干部的政績也是如此,只有要把工作基礎、客觀環境、努力程度、工作成效和人民群眾的評價,綜合起來分析,這樣的政績,才最有說服力。
三、不辱歷史使命,勇于開拓創新,是強化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根本
領導干部是人民的公仆,順應民意、化解民憂、為民謀利是自己的天職,因此,強化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本質,就是要牢記人民重托,不負人民眾望,勇于開拓創新,堅持執政為民,發展和維護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一是以發展的觀點,營造勤政為民,與時俱進的工作氛圍。各級領導,特別是領導干部,必須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切實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對發展的強烈愿望和根本利益,把主要精力用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上,用在解決人民群眾的實際困難上,用在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上;急人民群眾所急,幫人民群眾所需,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廉潔自律,勤政為民。二是以改革的意識,建立運轉協調、辦事高效的工作機制。按照建立廉潔、勤政、親民、務實、高效、有作為的政府的要求,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突破口,落實公開承諾制度,狠抓“五型”機關創建活動,加快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行政管理體制,建立公務員忠于職守、積極工作、遵守紀律、廉潔奉公的保障體系,取信于民,還政于民。三是以求實的作風、面向群眾、把人民的事情辦好。要認真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掛在心上,把人民群眾的事情抓在手上,要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以人民群眾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為重點,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實實在在為群眾解難題,誠心誠意為群眾謀利益。四是以自身的良好形象,當好表率,贏得民心。轉變作風領導干部要身體力行,率先垂范,真正做實事求是的表率、艱苦奮斗的表率、清正廉潔的表率、遵守紀律的表率、批評與自我批評的表率,不斷改造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做一個道德品行高尚的人,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四、完善管理機制,堅持從嚴要求,是強化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保證
作風,作為一種執政理念和一種意識形態,它又是領導干部的思想修養和內在品質的客觀反映,是一定制度的產物。因此,科學民主、務實清廉的制度必然與親民愛民的作風相聯系,必然與黨的要求和人民的企盼相一致。一是要完善和創新強化作風建設的規章制度。當前,少數領導干部在作風建設方面確實存在一些問題,究其原因,還是制度上的缺陷。實踐證明,作風建設的關鍵在制度,根本出路也在制度。總結我們在作風建設方面的曲折經歷,就在于過分地夸大教育功能,忽視了制度建設的作用。只有在加強教育的同時,完善和創新教育與管理相補充、自律與他律相結合的長效機制,形成靠制度建作風、正作風、管作風的良好氛圍,才能真正實現作風建設上的深刻變革。二是要在開拓創新中改進作風。作風建設不但是一個理論問題,更重要是一個實踐問題。優良的作風不是講出來的、喊出來的,而是在真抓實干和開拓創新中培育出來的,是通過富民強國的社會實踐成果中展示出來的。只說不干,不但轉變不了作風,還會敗壞作風。用形式主義反對形式主義,不但克服不了形式主義,反而會規范形式主義,甚至產生新的形式主義。三是要自覺接受群眾的評判和監督。衡量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好與壞、優與劣,不是靠自我感覺和自我評價,更不是靠主觀臆斷。評判作風建設的質量和水平有客觀標準,這個標準就是本單位、本部門、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成果,就是人民群眾在分享發展成果中所得到的具體實惠。領導干部、領導機關作風建設好壞,人民群眾最有發言權,要把老百姓是否滿意,各項工作是否推進,群眾急需解決的問題是否解決,作為檢驗作風建設的唯一標準,人民群眾是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最高“裁判員”和最終“審判官”。實實在在的發展成績,牢不可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老百姓公認的人品和官德,是我們各級領導作風建設的試金石。只有這種重實際發展成果的作風,重親民愛民、廉潔自律的作風,才能經得起實踐和人民的檢驗,深受人民群眾的肯定和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