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山深處的紅色記憶——童軍棍
榕江縣革命老區辦公室主任衛本智帶領我們幾個同志,,沿著當年紅軍長征過榕江縣北部鄉鎮時所走過的路,調查搜集紅軍革命史料,采訪到不少的有關當年紅軍長征過榕江的珍貴史料。在平陽,我們發現了一件具有革命歷史意義的教學器械——童軍棍,揭開了一段鮮為人知的紅色記憶。
當采訪黃正前(現年77歲)老人,談到解放前夕是否有共產黨地下黨員在平陽一帶活動的情況時,這位老人激動地說: “有,有一個人我是知道的 。當年我讀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我們的老師叫尹乃光。他教書教得很好,深受學生和家長的愛戴,他給全校學生每人發一根棍,有三尺長,叫‘童軍棍’,每天用‘童軍棍’來教學生做操,有點像軍隊練習刺殺的樣子,當時我們還小不知道是什么操,只覺得好玩。”我問他現在那根童軍棍還在不在,黃正前老人興奮地進入房中拿出一件“寶貝”說:“這就是‘童軍棍’”。棍長1米,棍頭呈球形,比棍身略大,棍身呈圓柱狀,整根棍用生漆涂成黑色,油光發亮。據老人說,這根童軍棍原來是涂深紅色的,由于時間長了,紅色的油漆被磨掉了,為了保護好這根童軍棍,后來老人用生漆涂成了黑色,并在童軍棍的下端安裝子彈殼,以避免磨損。黃正前老人說,當時在學校讀書的學生有40多人,每人都有一根童軍棍,可是到現在也只有他保存的唯一一根了。
尹乃光,又名尹日雄,廣東佛山人。1930年紅七軍攻打榕江時因攻城負傷,后留在榕江養傷。1931年傷癒后以教書為名,曾在平永一帶從事革命活動。曾協助陸感年(廣西人)和黃國光(榕江人)組建平永游擊隊。1931年8月策劃了平永雷打巖伏擊,游擊隊員打死國民黨平永鄉公所派下鄉摧糧摧款的官吏一人,打傷一人,繳獲短槍兩支。1932年6月又策劃平陽撮箕坳伏擊,打傷國民黨下鄉摧款官員5人,繳獲步槍兩支,短槍3支。1934年秋,尹日雄離開平永到平陽,改名叫尹乃光,以教書為名繼續從事革命活動。他發給學生童軍棍和教學生做童軍操,就是為了培養革命的后代,培養革命的后備力量。“劍朗合圍”時楊體仁被活捉,尹乃光提供了重要線索。解放軍部隊解放了平陽,尹乃光就跟著解放軍部隊走了。
黃正前老人保存了近70年的一根小棍,既普通而又不平凡,它記載了中國革命史上一段平凡而又偉大的紅色歷史。
作者: 潘勝釗
作者單位:榕江縣地方史志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