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軍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岑鞏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實現新的跨越,成就不凡。
這一年,岑鞏縣的文化事業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雨露陽光,一路向上蓬勃發展。
這一年,在岑鞏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視下,該縣文化市場經過多年的培育,文化體制建設和文化產業已取得了長足發展。
在文化體制方面,截至2011年11月底,該縣已建成縣級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民間業余藝術團2個,鄉鎮文化站11個,農家書屋58個,農民文化家園10個,電子圖書閱覽室1個,安裝了104個村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建設了21個農民體育健身站點。
在文化產業方面,據2011年該縣統計反映,全縣文化產業執行企業、行政事業會計制度的單位25個,從業人員107人,營業收入497.57萬元,文化產業個體戶148戶,從業人員350人,營業收入2773萬元,文化產業增加值達2258萬元,初步形成了包括新聞服務、文化藝術服務、網絡文化服務、文化休閑娛樂服務、圖書及音像制品出租、廣告業、工藝美術制造、攝影擴印服務、文化用品及設備銷售等相關文化行業在內的綜合型文化產業體制,文化產業已逐步成為全縣經濟發展的主要組成部分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全州網吧工作現場會在岑鞏召開
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保障人民群眾文化權益
今年以來,該縣堅持把覆蓋全縣的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作為小康社會和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加以快速推進,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基本的文化權益和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一是鄉鎮綜合文化站全面動工建設。經過2009年申報中央新增投資項目,目前全縣1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已基本建成,總面積達3300多平方米,投入建設資金340多萬元。二是農家書屋建設成果明顯。截止目前,該縣建成農家書屋58個,為農村添置圖書共計125158冊。基本解決了農民群眾“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的問題。三是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基本實現全覆蓋。截至目前,該縣在11個鄉鎮的129個行政村實施了21723面廣播電視村村通覆蓋工程。該項目總投資1446萬元,已全面完工使用。
岑鞏萬人紅歌演唱會現場
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提升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今年以來,該縣充分利用一切文化活動載體條件,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采取政府主辦、社會聯辦、群眾自辦等方式,以文藝比賽為手段,以節日活動為依托,精心組織各類文化活動,吸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豐富和活躍了城鄉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該縣城鄉成功舉辦了迎新春聯歡晚會、新春游藝活動、文化“三下鄉”活動、慶祝建黨90周年紅歌會、文化廣場文藝演出等一系列表演活動。活動編排的舞蹈“十送紅軍”、舞蹈“警察老公”、舞蹈“阿婆的幸福生活”等在慶祝建黨90周年全州文藝匯演中,獲得表彰。同時完成了“多彩貴州”黔東南賽區歌唱大賽的選拔和參演工作。成功舉辦了“2011年中國門球冠軍賽貴州賽區運動會”。
全國媒體聚焦思州儺戲表演
思州儺戲團在韓國表演儺戲《笑和尚》
實施文化生產精品戰略,彰顯思州特色品牌文化
長期以來,該縣持續挖掘傳統文化底蘊,抓好思州特色文藝精品創作,打造縣域文化品牌,并通過國內國際文化交流展現縣域文化的風采。今年以來,縣文化旅游部門繼續圍繞思州特色文化打好“三張牌”。一是成立思州儺戲表演團,打造思州儺文化。自2010年思州儺戲團組織排練的儺戲節目代表中國參加韓國安東國際假面舞藝術節和中韓文化交流論壇,并榮獲表演優秀獎,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中華民族”欄目進行了專題采訪報道以后。2011年,縣文化旅游部門積極牽線搭橋,支持儺戲團到東南各大城市表演創收。二是成立貴州思州石硯有限公司,打造思州古硯文化品牌。思州石硯工匠們在歷年多彩貴州能工巧匠選拔賽中屢次斬獲大獎,有的還被授予“硯雕藝術家”稱號,硯雕代表作品于2003年、2006年和2010年連續三屆獲得中國“國之寶”榮譽稱號。自去年以來,思州石硯被縣、州、省選送到日本等國外和香港、北京、浙江等地交流展出。三是成立岑鞏縣歷史文化工作領導小組,精心挖掘馬家寨陳圓圓美人文化。2010年10月至12月,請北京清史專家組赴馬家寨考察研究,得出陳圓圓晚年魂歸思州和馬家寨吳氏人就是吳三桂后裔的結論,此結論填補了中國清史的空白,提升了岑鞏縣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今年,縣文化旅游部門已成功將馬家寨清代墓群申報為州級文物保護單位,目前仍在進一步將其申報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并力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