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省從江縣西山鎮一個偏遠的苗家山寨,有位老師為了村里的孩子能就近上學,代課教師的崗位上堅守了23年,默默無聞地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為山區的教育做貢獻,將一批又一批的苗族孩子送出大山,走向知識的殿堂。他就是西山鎮小丑村小學老師陳玉寶。
“我志愿留下”
西山鎮小丑村距離鎮所在地有13公里,是一個苗族村寨,全村共有244戶1167 人,在1990年以前,全村讀過初中的僅有4人。
1989年,作為全村當時唯一的一名高中畢業生,陳玉寶毅然回到家鄉,當上了一名代課老師。那時候當一名代課老師,一個月只有50元的報酬,許多朋友勸陳玉寶和他們一起南下打工。在看到家鄉落后的教育,滿山放?巢竦暮⒆樱愑駥氁闳粵Q定選擇留下。朋友們笑他是不是看重50元的工資?他說,我自愿留下。不想這一留就是23年。
“長大了做個有用的人”
2010年,小丑村小學由以前的完小變成了教學點,共有2名教師負責1至3年級49名學生的教學。和大山外的學校不同,小丑村的孩子剛上學時都聽不懂普通話,為此,陳玉寶自擔任代課老師后,就采用了苗語和普通話雙語教學方法,盡量讓孩子們對學習產生興趣。在孩子們眼里,課堂上的陳玉寶是他們尊敬的老師,教會他們很多知識;生活中陳玉寶則是他們的家長,處處關心他們的生活。孩子們說,陳老師很關心我們,經常打飯給我們吃,經常到我們的家去指導我們讀書,他鼓勵我們好好學習,長大了做個有用的人。
這些年來,陳玉寶一直這樣教育自己的學生,這也是他心中最大的愿望。
“陳老師貢獻最大”
剛開始當代課老師時,陳玉寶每月的工資就只有50元,生活十分艱苦,而他卻把工資全都用在了幫助貧困學生繳納學雜費上,使他們得以繼續讀書。就這樣,在23年的代課老師教學生涯中,陳玉寶將一個又一個的苗族學生送出了大山。
如今,小丑村的初中和高中畢業生就有40多個,他們有的在外工作,有的則回到家鄉從事種養產業,有了這幫年輕的“文化人”參與家鄉建設,昔日落后的苗族山村如今也正在發生著可喜的變化。
村民們都說,這一切的變化,陳老師貢獻最大。
“我覺得很值得、很自豪”
在20多年從教生涯里,陳玉寶始終懷著一顆執著的心,堅持在講臺上教書育人。
由于成績突出,陳玉寶多次被表彰為全縣教育先進個人、“兩基”工作先進。并被當選為黔東南州第十三屆人大代表的陳玉寶,同時在今年光榮的成為了一名中國共產黨員。
更為欣慰的是,在代課崗位上工作了23年的陳玉寶,經縣里批準,成為了一名領財政工資的工勤崗位老師,結束了長達23年的代課老師生涯。
回顧23年的教學生涯,陳玉寶說:“我覺得很值得、很自豪。”(雨歌 世鑫 楊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