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也有經銷商認為,試用一般是為了打消消費者疑慮的營銷方式,但是像3天這么長時間的深度試駕無疑會給車行增加運營成本和風險。比如,試用車是否要提供油、安排銷售顧問陪同,都是經銷商需要考慮的問題,任何一步的實現都意味著增加了企業運營成本。其次,不知道客戶的駕駛技術如何,如車一旦出現交通事故就會出現賠付現象。
消費者:接受深度試駕 但怕買到試駕車
在佛山國際車城記者隨機采訪的消費者中,幾乎所有消費者對“先用后買”新模式表示了贊許,超過一半人表示如果自己真想買該品牌的車就會去這家推出了“先用后買”新模式的4S店看車。“對照租車公司的租金價格,即使最后不買就當租了幾天車用也劃算。”
但是,幾乎也有一半的消費者會提出疑問,經銷商給出消費者深度試駕的車是否為新車?如果消費者試駕后想買卻要換一輛沒有試駕過的有沒有問題?如果消費者試駕后不買,這輛被深度試駕后的車輛是否會賣給其他不知情的消費者?
正如一家4S店的市場總監所述,采取深度試駕再購車的模式其實考驗的是經銷商的實力,如果沒有那么多的試駕車,深度試駕營銷就難以成為日常化的一個促銷手段。實際上目前擁有廠家提供的試駕車的4S店并不多。而即使擁有足夠多的試駕車,將來出售時要么虧本折價賣出,要么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出售,這考驗了經銷商的誠信。
提醒:
“先試后買”,
知情最關鍵
對市場上出現的各種“先試后買”促銷手段,就普通購車者而言,如何避免買到“試駕車”,知情尤為關鍵。記者發現,陸續曾有不少經銷商打出過“先試后買”的噱頭。但要避免買到試駕車,首先要了解清楚自己試駕車型的來源和用途。比如,如佛山國際車城這家車型可試用3天的4S店,其提供的試駕車其實是已經上牌的供租賃車型,消費者最終購買的是同車型的新車,因此不容易出現買到試駕車的情況。又曾經有4S店提供的深度試駕車型為沒有上牌的新車,即使是廠家提供的試駕車一般也會掛有牌號。消費者對此就要加以注意,有的4S店最終可能會將試駕車里程數歸零后售賣。
一般來說,考慮到品牌誠信和美譽度,如果是試駕車或庫存車,多數經銷商會折價或特價售賣,這些車型只要沒出過事故,一般買來也較為劃算。讓人擔心的是曾出事故的試駕車,不過即使掩飾的手段再高明,也是有跡可循的。但對于普通車主來說,可能只是因為油漆明暗、車胎磨損等小細節發現有不妥,但究竟真實情況如何自己也不敢下定論。此時,可以考慮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一種比較簡單的方式是,車主可在上牌前先去專業二手車行做個全車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