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白衣天使”:真情治病亦治窮
——記全國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推薦參評人選李春燕
“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腳醫生,提著籃子在田垅里行醫。一間四壁透風的竹樓,成了天下最溫暖的醫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擔負起十里八鄉的健康,她不是遷徒的候鳥,她是照亮苗鄉的月亮……”這是李春燕獲得“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時中央電視臺所寫的頒獎詞。作為一名鄉村醫生,在醫療條件極差的情況下,她時刻牢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在平凡的鄉村衛生事業中,數十年如一日,任勞任怨,默默奉獻,服務群眾,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先后獲得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全國優秀鄉村醫生”、“中國十大杰出青年”、“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勞動模范”、“貴州省勞動模范”、“貴州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在一個又一個的榮譽面前,她沒有放慢前進的步伐,而是以此為坐標,更加堅定自己的人生選擇,更加堅信服務的崇高價值,更加努力學習,更加扎實工作,更加熱心服務,用自己的點滴行動,在大山深處,書寫著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
“村里不能沒有醫生”
“村里不能沒有醫生”,這是李春燕常掛在嘴邊的話。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出了名的李春燕,有很多機會找到一個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可她主動放棄縣醫院和鄉鎮衛生院的熱情邀請。有人笑她,說她傻,說她在作秀。“這里的老鄉需要我,習慣這里的環境,我喜歡這生我養我的地方。”面對他人的詢問,李春燕總是這樣淡然的回答。
大塘村是個偏遠的窮山村,那里農民由于經濟比較拮據,吃藥打針都很困難,很多群眾生了病不愿看病,寧愿呆在家里忍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推行,解決了一部分群眾“因病致貧”或“因病返貧”的問題。由于經濟困難,有相當一部分群眾仍不愿參加新農合,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并暗下決心一定要做通群眾的思想工作,她利用下雨天,利用晚上一戶戶的與左鄰右舍“擺龍門陣”、談“姊妹話”,通過她耐心細致的宣傳,全村群眾參合率達到100%,解決了群眾看病住院的后顧之憂。
在李春燕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大塘村一些不良生活習俗也慢慢得到了轉變,“住院分娩,母嬰平安”的意識深入人心,孕產婦有了主動去醫院生孩子的意識。善良、熱情、盡責的李春燕,成了大塘村老少的“貼心人”,鄉親們相信她,不管老少生病或婦女生孩子都找她。
“家鄉建設需要愛心傳遞”
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節目播出后,很多熱心人士把愛心傳到月亮山區,溫暖了整個從江大地,李春燕也成為了愛心使者,她決心通過自己的影響力將愛心傳遞,為建設家鄉、為村民們做更多的事。
一直以來,由于大塘村的地勢山高坡陡,飲用水是個大難題。當看到村民們用田里、池塘里的水洗菜、洗碗、煮飯,由于飲水不凈,村民常生一些奇怪的病,李春燕很著急,一直盼望著有一天能改變鄉親們的飲水條件。她多次向當地黨委、政府反映自來水問題,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她的努力下,爭取到70萬元自來水工程,使全村家家戶戶都用上了干凈的山泉水,她的期盼變成現實。
水通了,路又成為制約群眾發展的又一難題。大塘村山高坡陡,群眾出行十分困難。為解決這一現狀,李春燕放下手頭的活,多次奔走于省、州、縣、鄉相關部門單位,積極爭取建設資金, 2010年爭取到水泥136噸、沙子700多立方,實施大塘村水泥步道硬化5000米。2011年,爭取項目資金100多萬元,修通了長4公里通村油路。
此外,她還爭取中國紅十字會捐資10萬元修建的“大塘村博愛衛生站”,與強生集團(中國)公司協調,爭取到10萬元物資捐贈給大塘村小學的貧困生。與州縣有關單位協調,爭取到7萬元,建成了大塘村辦公樓等,使大塘村基礎設施有了新的改善。
“產業發展需要帶頭人”
家鄉的村委辦公樓建成了,水泥步道硬化實現了,通村油路也有了……大塘村的變化翻天覆地!但是李春燕并不滿足現狀,因為全村2500多群眾生活還很困難,有的群眾還在溫飽線上掙扎。
為什么群眾的收入不高,生活質量不好?對這個問題,她一直在思索著。經過反復思考,她認為群眾之所以不富裕,除惡劣的自然條件外,更重要的是群眾的思想觀念落后,群眾不愿改掉傳統的耕作習慣。“共產黨員,就是要敢于試驗,敢于作表率。”她決定通過自己的示范帶動群眾。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她決定在行醫之余,承包150畝果地,并根據市場行情,選種了夏橙、無仔碰柑、溫州柑等,2011年,僅銷售溫州柑收入就達7萬多元。在她的示范帶動下,全村種溫州柑350畝、密柚250畝、甜橙150畝,農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同時,李春燕夫婦還創辦了一個養豬場,養殖母豬2頭,肉豬60頭,年出欄肉豬100多頭。在她的帶動下,大塘村家家戶戶都養肉豬5頭以上,養30頭以上的農戶有5家,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提起李春燕,大塘村的村民們總是贊不絕口,當榮譽和光環漸漸遠去的時候,李春燕依然和村民一樣喂豬、做飯、養育孩子,依然在忙碌地為群眾打針治病、救死扶傷,依然在默默地奉獻、為村民守護健康。(文筱晟)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