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這則十個字的信息引起了很多同事的注意,他們紛紛找上門來,在短短兩天時間里,37名同事與72名孩子結成了對子,同事胡卓君竟然一口氣結對了5名女童。
收齊同事們的首筆助學款后,張義恩馬上匯了過去。“我得快點,晚寄一天說不定就有孩子熬不住,外出打工去了。”
不久,一封封感謝信從岑鞏飛到了北侖。
該縣一名叫侯小紅的六年級學生在給張義恩的信中寫道:“就在我面臨失學的時刻,老師來到我家,說一位好心的伯伯幫助了我。”
思陽中學初三學生陳妮同學在信中說,那天,她正在山坡上放牛,老師告訴她,一名北侖的好心人資助了她。
2006年春節到了,張義恩想到山里孩子從小到大沒有穿過新衣服,沒拿過壓歲錢,就籌劃著要給孩子們寄一點新年禮物。
張義恩在單位內部網上發出給岑鞏孩子寄點新衣服和壓歲錢的倡議后,同事們積極響應。結對干部每人都給自己結對的孩子寄了100至200元不等的壓歲錢,讓孩子們買套新衣服穿。
之后,張義恩繼續和岑鞏縣希望工程辦公室聯系,一張張貧困學生的資料被寄到了寧波市工商局北侖分局。
據統計,2005年至今,張義恩直接或間接資助了岑鞏縣120.69萬元,有1225人次貧困學生受益。
2011年4月,60歲的張義恩退休了。他表示,“只要孩子們想念書,我就會一直資助下去。”(張維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