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篼警察拉著馬匹
背篼警察背著東西
背篼警察在下發宣傳資料
貴州錦屏縣河口鄉是該縣最邊遠的鄉鎮,因為交通不便,群眾辦事太難……從2008年起,當地派出所民警利用下鄉辦事之機,用背篼和馬匹,為群眾運送物品,被當地群眾稱為了“馬背上的派出所”和“背篼警察”。
鄉間小路上的馬鈴聲
背上背著背篼,手上牽著馬匹,走在鋪著石板的鄉間小路,一路上,“叮當”“叮當”的馬鈴聲,成了最悅耳的音樂,與密林中的鳥叫聲交相輝映……
看著這樣的描述,仿佛回到了很多年前,但是,錦屏縣河口鄉里的民警,經常像這樣工作著。背篼是他們下鄉必不可少的工具,馬兒是他們一路上的“最佳搭檔”。
河口鄉派出所所長楊清高說,該鄉位于錦屏縣西南部,與縣城相距100余公里,是錦屏最遠的鄉鎮。這里有19個行政村,58個自然寨,114個村民小組,絕大多數村寨居于大山深處,不僅分散,而且交通不便,出門不是山就是河。
“對面喊得聽,見面要半天多,這就是我們河口自然環境的真實寫照。”楊清高說,而全鄉58個自然寨中僅有12個通公路,大多不通公路的村寨與派出所的距離都在10多公里以上。這樣的交通狀況,群眾到鄉里辦事不方便,來回一整天,民警下鄉辦事也很難,幾個村的工作一起做,要折騰好幾天才能回到所里。
“到2008年,我們為了方便群眾,就去購買了幾只背篼,民警下鄉時,就用它給群眾背東西。”楊清高說,同時,考慮到有時需運大宗物品,人力吃不消,河口派出所還決定在必要時,出錢到老鄉家里租用馬匹。
民警背著背篼,牽著馬兒第一次“出工”是去文斗村,當他們進村時,當地群眾紛紛圍攏過來看稀奇。而文斗的村干風趣的說:你們這叫“馬背上的派出所”和“背篼警察”。
“現在的人,見面就經常比車,看誰的好,誰的高檔,我們的民警,就比背篼、比馬匹,看誰的背篼好使,誰牽的馬走得快,不偷懶。”楊清高說。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