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是“歌舞海洋”,民族舞蹈有蘆笙舞、木鼓舞、銅鼓舞、踩鼓舞、斗角舞、獅子舞、板凳舞、龍舞等等,極具個性和特色;在歌唱方面,有飛歌、古歌、大歌、情歌、酒歌、山歌等,內容極為豐富。
同時,貴州也是“民族服飾王國”,全省少數民族服飾、銀飾就有幾百個種類和樣式。有以刺繡、編織為主的黔東南地區的苗族服飾;有以輕便、單薄為特色的侗族服裝;有以蠟染為主的鎮寧、關嶺一帶的布依族服飾;有以挑花為主的花溪、惠水一帶苗族服裝等。
貴州還是“千節之省”,一年365天,全省就有大小傳統節日、集會1400多個(處)。傳統的民族服飾,獨特的節日飲食,古樸的音樂舞蹈,虔誠的祖宗祭祀,神秘的地戲、儺戲,幾乎都要在節日、集會中呈現出來。這些民族傳統節日、集會堪稱貴州民族民間文化的博覽會。
貴州少數民族的民族語言、民間文學、戲劇、曲藝、詩歌、音樂、舞蹈、繪畫、工藝美術、服飾、器具、傳統節日、慶典活動、民族體育、民間游藝、民族活動等等,內容豐富多彩,形式獨特,異彩紛呈。
長期以來,在中原文化中心論的視野下,貴州一向處于主流文化的邊緣,是文化“小省”。而實際上,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結果表明,貴州有一萬多處文物新發現,涉及6大類,其中新發現的許多文化遺產更是顯示了貴州多元文化的特點,引起全世界的矚目。貴州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人類需要保護的生態文化圈”之一。逐漸升溫的文化旅游,也昭示著貴州多元文化的核心價值正在越來越廣泛地得到認同。貴州傳統農業文化景觀包含的對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等文化要素,成為我省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文化資源。
保護與傳承
近30年來,貴州民族民間文化面臨著巨大的沖擊,大量民族民間文化流失,保護和傳承迫在眉睫。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