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美好的劍河
2012年,劍河縣力爭生產總值增長20%,其中第一產業增長10%,第二產業增長38.1%,第三產業增長18.6%;財政總收入力爭實現2.7億元,一般預算收入增長45%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力爭完成25億元,其中納入州考核投資額為1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0%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20%左右;城鎮新增就業2000人左右。
利用湖區發展網箱養魚,從事網箱養魚共有300多戶,總面積450畝多,年產量4000噸以上(孫亞光攝)
突出項目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11億元以上;工業園區和產業項目完成投資7億元以上;城鎮建設和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7億元;社會事業發展和民生改善力爭完成投資1.5億元以上,加上50萬元以下的投資項目,力爭投資總量超過25億元。一是加大重點項目實施力度。二是加快形成投資多元格局。三是全面提升項目管理水平。四是大力抓好招商引資工作。
加快工業發展。今年按國家統計局標準2000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要明顯加快,力爭實現倍增。一是充分挖掘現有工業企業增產潛力。二是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能力建設。三是大力培育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
年產40萬立方米板材項目落戶劍河(孫亞光攝)
做好城市擴容。深入推進以縣城為中心的城鎮擴容,全面完成城西路網、清水江大橋、清水江景觀防洪堤和濱江大道建設,實施仰阿莎大道向東延伸工程,啟動第二座清水江大橋規劃建設工作。加快縣城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加大縣城商品房開發力度,開發城西片區商住樓和革東老集鎮商住樓。啟動城中村改造工作,完成革東鎮革東寨村的改造任務。繼續推進縣城亮化工程,完善和改造城區房屋立面,豐富建筑民族文化元素,建立縣城亮化管理長效機制。加大市政設施建設和維護力度,深入開展以城鎮為重點的“整臟治亂”活動,實施縣城精細化管理,開工建設縣城城市管道天然氣利用項目,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品位。繼續深化以戶籍制度改革為核心的綜合配套改革,吸引農村人口和外來人口向城鎮轉移。按照園城結合、功能互補新思路,重點推進溫泉、屯州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劍河經濟走廊。推進“麻栗——溫泉——岑松”城市主干道建設,完成校場壩至高速路口、汽車站至大樹腳城市主干道建設。爭取將高速公路出口移至縣城以西麻栗一帶建設。實施庫區集鎮垃圾和污水處理工程,全面完成柳川集鎮和革東集鎮遷建任務,建成磻溪、觀么行政辦公樓。繼續推進村莊規劃,編制完成106個行政村村莊規劃。加快風情小鎮和特色村寨建設,整合項目和建設資金,加大投入力度,重點抓好1個“風情小鎮”和2個“特色村寨”建設。同時,繼續以高速公路沿線、320國道沿線,縣城周邊、園區周邊、景區周邊為重點,強力推進農村風貌整治,實行整村推進。
已開工建設的“十二五”規劃項目——劍河縣城民族風情街(修建性詳細透視圖)(縣建設局提供)
打造旅游文化。力爭到縣旅游人數達146.57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達到6.56億元以上,分別增長50%以上;文化旅游產業園區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旅游服務設施得到顯著改善,景區景點建設實現新的突破。
總投資180余萬元的新縣城“亮麗工程”已初具雛形,如今一片華燈流彩溢滿全城。(孫亞光攝)
培植特色農業。今年農業增加值確保增長10%,實現減貧6000人,農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進展,單位面積的產出率有較大幅度提高。一是抓糧食生產。完成糧食種植面積34萬畝,推廣種植“超級稻”1.5萬畝以上,糧食總產量穩定在7.6萬噸左右。二是抓結構調整。積極推進符合劍河實際的農業產業化建設,集中精力狠抓鉤藤種植、漁業養殖、薄殼核桃三大產業。三是抓耕地保護。加大耕地利用保護力度,實施占補平衡,推進土地開發整理,實現新增耕地10000畝以上。四是抓農村就業。完成農村勞動力實用技術培訓2萬人,完成勞動力轉移培訓和陽光工程培訓5000人,使3800名農村剩余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五是抓村莊建設。深入推進農村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六是抓扶貧攻堅。搶抓省州對劍河集團幫扶機遇,著力實施現代農業扶貧、林業產業化扶貧、鄉村旅游扶貧、生態移民扶貧、勞動力轉移培訓和創業就業扶貧以及農村消防安居減災扶貧“六大扶貧工程”。抓緊完成生態移民規劃編制工作,爭取完成2000人以上生態移民任務。
實施“一帶、一點、六基地”,大力發展“劍白香豬”養殖業。(孫亞光攝)
特色果品——觀么冬桃(觀么鄉提供)
實施城區加油站至溫泉景區沿線房屋立面改造工程,改造面積11萬平方米,目前工程已接近尾聲。(孫亞光攝)
改善社會民生。一是努力擴大社會就業。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200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20人,招考錄用高校畢業生160名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二是大力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努力擴大社會保險覆蓋率,實現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綜合參合率60%以上、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和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應保盡保,建立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全面完成年度農村危房改造和棚戶區改造任務,新開工建設城鎮保障性住房570套,繼續增加投入實施農村房屋災害性保險,力爭新建、改擴建農村敬老院2個。著力實施失地農民就業和社會保障工程,2012年將村干部報酬提高到每人每月500元,以后視財力情況逐年遞增;全面實施其他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適當提高干部職工住房增量補貼和津補貼。三是大力發展教育文化事業。四是加強公共衛生事業建設。扎實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確保人均基本公共服務經費達到25元;鞏固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合率穩定在95%以上;建設縣衛生監督機構業務用房,力爭建設1個農村衛生急救中心,新建或改擴建3個村級計生服務室。穩定低生育水平,扎實推進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完成太擁鄉計劃生育婦幼保健站業務用房建設。五是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圖文均由劍河縣委宣傳部提供)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