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希望一次次破滅掙扎了12年,她終于逃了出來
現代快報訊 昨天,唐登駿沉浸在激動和驚喜中。他見到了兩位來自安徽六安的民警,也看到了找回女兒的希望。
12年前,唐登駿的女兒唐燕在蘇州走失,12年后,卻從安徽六安傳來女兒的消息。“看到她的照片,我一眼就認出來了!”唐登駿說,現在只等DNA對比成功,他就可以接回離家已久的女兒了。
兩座城市的距離,阻擋不了親情的呼喚。昨天下午,現代快報 (微博)記者兵分兩路,分別在蘇州、六安進行采訪。在六安市救助管理站的救助中心,見到了已為人母,卻選擇了逃離的唐燕。
現代快報記者 賈磊 陳超 何潔 文/攝
當聽說有人來看自己時,唐燕用少女一樣輕快的腳步,從一扇鐵門后走出來。
女兒:一直想要回家,夢中的家
回憶
對唐燕來說,她所有美好的回憶,都定格在12年前的某一天。
“我已經想不起具體是哪一天了。”唐燕身軀瘦弱,說話聲音也很小,對外人充滿了戒備從一出來,她的身體就微微弓著,雙手緊緊環抱在胸前,直到聽記者說到弟弟唐政的名字,這個女孩的眼神,才偶爾直視了記者一眼,然后很快移開。
12年前的唐燕,絕非如此。
“我當時已經上初中了,就在離家不遠的地方上學。”唐燕說著說著,聲音突然小了下去。“那天我放了學,跟同學在外面玩了一段時間之后,想要回家。”突然,一輛大巴車停在唐燕的旁邊,上面突然沖下一對男女,拉住唐燕的胳膊,把她拽上了車。“那兩人是我后來婆婆的侄子和侄媳婦,他們就是跑長途的。”唐燕說,當時她甚至忘了哭鬧。
在車上的記憶,唐燕已經很模糊了,她只記得當時車上也有其他乘客,但都冷漠地看著這個小姑娘,沒有人挺身而出。
等唐燕清醒過來,她已經被送到了安徽六安鄉下,一處叫“長青”的小山村。
一個30歲的男人,用六安口音對她說:“來幫我生個孩子。”然后,女孩成了一個見不得人的黑戶,甚至連名字都改成了“劉曉燕”。
12年時間,足夠讓唐燕忘記很多事情,但有些記憶,卻歷久彌新。唐燕說,她一直記得弟弟的調皮,父親修車時沾滿汗水的臉頰,自己老家在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上岡鎮的某個村子,甚至她還記得自己的同桌,叫“李媛媛”。
回家,見到這些人。這個希望幾乎成了支撐唐燕走下去的所有力量。
希望
來到六安后,唐燕曾經把未來寄托在別人給的希望身上。
“一開始,我婆婆說,要我幫忙生一個男孩,傳宗接代,就讓我回去。”唐燕的話里,已經聽不出任何跟鹽城或者蘇州有關的口音了,取而代之的,是地道的六安口音。她說,在聽到婆婆說這話之后,她反抗的心思就弱了一些,因為這讓她看到了回家的希望。
唐燕說,自己“兒子的父親”并非殘疾,家里也不算太窮,不過,作為家中獨子的他,眼界也頗高,先是幾樁相親不成,又被一個湖北女人騙走了8000元彩禮,才拖到30歲還沒有結婚。
從天而降的唐燕顯然讓這個光棍有些欣喜。被接到六安沒幾天,唐燕就與他圓了房。
唐燕說,自己的丈夫,是自己的第二個希望。“希望能遇到一個好人,可顯然我錯了。”
“他怕我跑掉,每天都把我鎖在家里。”唐燕有些咬牙切齒,“他每天都要打我。哪怕我負責了這個家里所有的家務,做飯,喂牲口。”
記者發現,唐燕從未把這個跟自己生活了12年的男人稱做“丈夫”,哪怕最親切的稱呼,也是“孩子的父親”。
在唐燕虛歲17歲那年降生的兒子,是唐燕后來十年中最大的一個希望。
“他們不讓我和孩子睡,斷奶后,孩子就跟著爺爺奶奶。”唐燕說,但自己還是給小名叫金格的兒子,用越來越匱乏的語言描述著外婆家的故事。
還好,兒子很爭氣,今年10歲的他已經上學了,也隱約知道了母親的事情,他總是纏著母親,說要回外婆家看看。每當這時候,唐燕總是緊緊摟住兒子,在他耳邊說,“我們回去,100年都不回來。”
于是,在唐燕逃離之后,兒子成了她唯一掛念的家人,她用近似詛咒的語言,希望毀了自己一生的楊家人被抓。但臨走,她還是給兒子做了最后一頓晚餐。
逃亡
這是12年來,唐燕第二次試圖逃離。
“就在幾年前,我想過走。”唐燕說,當時她趁著丈夫出門,跑到了同村的舅媽家,在當時的她看來,這個和藹的中年女人會可憐自己,收留自己幾天。不過,在舅媽變臉,自己被舅舅押送著回到家中,遭到一頓毒打之后,她就意識到,自己的未來,不能指望楊家的可憐。
于是,在半個月前,唐燕開始籌劃自己這一次的逃亡。
“我攢了幾塊錢,平時藏在衣服里。”唐燕說,當丈夫出門挑水時,她跟著出了門。
在村子里,她盡量裝成一個正常外出的村婦,她知道,在這里,每一個人都幫親不幫理。
很順利,她成功來到村口馬路,又成功搭上了一輛開往六安城區的汽車。看著一個自己待了12年寸步不離的村莊漸漸變得暗淡,唐燕松了一口氣,幾乎暈倒。
在16路公交站臺,唐燕成功找到一個好心人,用電話幫她報了警。在警方詢問后,把她帶到了六安市救助管理站。
家人
唐燕說自己的家在江蘇省鹽城市,但警方沒有查到唐燕家的戶口,已經遷往了蘇州。
不過,警方還是在6月25日聯系到了唐燕的家人。唐燕高興壞了,盡管需要進行DNA驗證之后,才能確認雙方的關系。
昨天一大早,兩位六安的民警,來到救助站,從唐燕的身上取走了血樣,趕往蘇州。
唐燕則依然焦急地等待著,她只能等待。
昨天下午,記者見到唐燕時,與她的弟弟唐政通了電話。聽到記者詢問唐政是否要與姐姐通話時,唐燕的眼中,明顯出現了不一樣的神采她甚至想要站起來,伸出手接過電話。
“我覺得還是面談好些吧。”唐政也有些遲疑。聽到他說出這些話,唐燕的眼神又暗淡了下去,張了張嘴,一句話也沒有說。
記者要離開救助站了,唐燕說,這里的住宿條件并不好,蚊子很多。不過,她愿意等下去,因為她知道,希望不遠。
記者來到唐家時,家里已經打掃得干干凈凈,唐登駿說,歡迎女兒回家,是這個家庭最重要的事。
父親:這是給她病重母親的最好禮物
驚喜
“真是太意外了,接到電話時,我眼淚都掉下來了。”昨天下午4點多,今年49歲的唐登駿依然抑制不住激動。
再過1個多小時,他就能見到讓他魂牽夢縈的女兒了。根據對方提供來的各種信息,唐登駿肯定這就是他的女兒。
女兒走失還得從12年前說起。唐登駿告訴記者,他和老婆都是鹽城建湖人,上世紀80年代來到蘇州打工,在蘇州大學北校區附近修車。唐登駿永遠都記得女兒走失的那一天。女兒1987年8月2日出生,走失時是2001年6月6日,剛剛14歲。
“女兒很頑皮,那時剛從老家接到蘇州來讀書,讀小學五年級。”唐登駿說,當天上午,女兒和老婆說要出去玩,他們也沒有太在意,因為女兒畢竟14歲了。可是一直到當天晚上,女兒還沒回來,他們就覺得不對勁了。
“四處尋找也沒有找到。”唐登駿說,當時他和老婆發動親戚朋友,找了兩天兩夜,走遍蘇州大街小巷,滿大街貼尋人啟事,也沒有發現女兒的蹤影。此后,他們向蘇州市公安局婁門派出所報了案。
親情
12年來,他們一直沒有放棄尋找。
“我和老婆對女兒都一直很掛念。”唐登駿說著說著,不由抹了下眼睛。今年,他老婆不幸查出了肝癌晚期,原本不想花錢醫治了,是他用女兒打動了她。“難道你不想再見見女兒嗎?”唐登駿說,就這樣,老婆上周去上海動了手術。老婆在進手術室前還囑咐他,萬一出現什么意外,今后有了女兒的消息也要第一時間告訴她,否則不會瞑目。
好消息在6月25日晚上傳來,唐登駿第一時間告訴了剛動完手術的老婆,老婆刀口都沒有拆線,就從上海趕到了家中,等待女兒回來。
相會
昨天下午6點左右,唐登駿總算等來了六安的民警。他們共同來到了婁門派出所。在派出所內,六安的民警仔細給唐登駿做了筆錄。當民警拿出數碼相機,將數碼相機里的女子照片拿給唐登駿辨認時,只見唐登駿接過相機的手都微微顫抖,盯著照片看了數秒鐘,唐登駿才喃喃地說道:“是的,就是我女兒。長得和她媽媽真像!”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公安分局刑警大隊民警黃振東告訴記者,6月17日晚,在一起案件偵破中,他們遇到了唐燕,當時,她稱很想回家,而且說出了唐登駿的名字。掌握信息后,民警十分重視,從公安網人口信息庫中,進行了仔細梳理,最終找到了在蘇州的唐登駿。黃振東說,現在六安那邊已采集了唐燕的DNA信息,只要唐登駿的DNA信息經采集后,進行比對成功,就可以前去六安領人了。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