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貧困家庭的兒童
兩名城市少年和山區兒童
就在前一天,15歲的北京知春里中學初三畢業生劉樂耕還在這個“國家級貧困縣”陜西西鄉的千里之外。但現在,他卻和比他小一歲的王邦杰一起,遠離城市,在剛下過雨的泥濘山路里,顛簸著,生怕班車會陷在泥濘的山路里,阻斷了他們的“使命”。這個“使命”就是在6天之內,走訪7個貧困家庭,去看看那些面臨失學的孩子們……7月10日,劉樂耕抵達西安與咸陽姚家巷中學初二學生王邦杰會合。兩個不同城少年的不尋常暑假就這樣開始了。
兩個少年的使命
兩個少年,一個北京,一個西安,行程數千公里,走破了鞋,曬黑了皮膚,從城市走進大山深處的“國家級貧困縣”,為的是什么?
“新鮮”又“可怕”的山村
從西安出發,四個多小時的大巴,讓兩位少年看足了窗外的綠樹和小溪,這對于一直生活在城市里的少年來說,十分難得。不過,暫時沉浸在美好愜意的鄉村景象之中的劉樂耕早就知道,美好的風景只是暫時的,因為他們真正要看到的,正好是美好風景的對立面——貧困,雖然在這之前,他對貧困的印象并不真切和具體。
劉樂耕早就聽父親說過,西鄉是“國家級貧困縣”,時間在那里好像已經靜止了三十年,村子的樣子還停留在父母小時候的樣子,新生活離他們很遠很遠。當他走進這些民房里時,貧困的輪廓開始清晰了,最直接的感覺就是“空”和“暗”。
因為沒有家具和家電,所以顯得空蕩蕩的,廳的角落里,會有一個紅磚砌起來的爐灶,旁邊是一張桌子和兩張椅子,別的就什么都沒有了。
為了節省電費,不漆黑一片時不會開燈,下雨時屋頂會漏雨,不會跟平整扯上任何關系的土墻也裂開了口子。“而且在農村,沒有什么夏涼被,也沒有毯子,他們一年四季都蓋大厚被子,夏天特別熱。可是不蓋不行,因為蚊子太多了,已經咬了一身的包”,劉樂耕和王邦杰身上,到處都是這些“意外收獲”。“還有飛蛾、大螞蚱和蛤蟆,好多野狗,有一條跟我對視了很久,幸好沒有撲過來咬我。 ”農村的生活對于劉樂耕這樣的城里孩子來說,真是又新鮮又可怕。
幫助別人是成長最快的路
很多人好奇,到底是什么讓這兩個孩子踏上了這條泥濘的山路。
事實上,早在今年2月,劉樂耕的父親劉鑒強就通過微博募捐了2萬元來資助了這里的兩個貧困孩子去讀化工學校,他發現,社會上有很多人都是想幫助人的,只是,他們只是想通過他們信任的渠道來捐款。
偶然間的一個想法,劉鑒強決定,不如讓自己的兒子代替自己去,記錄下來那些孩子的真實情況,去核實他們的信息,然后再回來爭取更多的愛心。
這個想法定下來沒多久,劉樂耕就出發了。“對于一個城市孩子來講,幫助別人是成長最快的一條路,在幫助別人的同時感受自己的價值,我希望這個行動能帶動其他城市的孩子,和農村孩子牽起手來,這對彼此都是幫助”,劉鑒強說。
而王邦杰的父親王平和劉鑒強是關系不錯的朋友,都資助了不少貧困山區的失學兒童是他們的共同點。每年五六百塊錢,就可以讓他們繼續學業,這對于很多城市里的人來說,不過是一頓飯的開銷而已。可以說,這兩位少年的行動也承載著兩位父親的希望:去看看他們,去幫幫他們。
磨破鞋獲得的使命感
“下過雨的山路很泥濘,開車時很危險,下車之后,鞋也會陷在泥里”,這樣的山路,不知道他倆走了多長,7月17日下午,王平看到劉樂耕時發現,他的鞋已經走破了。這兩個一周前還白白的小伙子,現在胳膊腿已經曬得很黑了。“鄉村里的孩子都很懂事,幫家長做很多家務,但也比較害羞,自尊心很強”,一個星期的時間,讓劉樂耕認識到了城鄉孩子的區別,也讓他“看到社會上有很多需要幫助的人”。
這幾天,把這小哥倆累壞了,劉樂耕要把白天采訪的東西當天寫出來,經常發最后一條微博的時候已經凌晨一點鐘。
截至記者發稿時,劉樂耕和王邦杰一共在騰訊微博上發布了三篇文章。他們的文章沒有太華麗的辭藻也沒有大段浮夸的鋪排,反而真實感人。“有時候真的很累,大腦間接性短路,但是我還是很享受這個過程,白天采訪,晚上采訪讓我很有使命感”,劉樂耕說。
對于父親劉鑒強來說,兒子的變化早就開始了。在從北京出發之前,“一頓自助餐要80塊,這80塊錢夠陜西貧困兒童做多少事情”,劉樂耕母親不經意的一句話,竟讓劉樂耕推掉了好幾個畢業聚餐。“花這個錢沒有必要,太浪費了”,劉樂耕看著同學們發在網上的聚餐照也沒有絲毫的羨慕。
不過現在令他高興的是,原來對他所做的事情一點也不感興趣的同學,現在正在幫他轉發微博,正在聲援他,還有很多同學問他以后能不能也有機會體驗一下。“但是僅僅體驗遠遠不夠,我們這次不只是想知道他們的生活有多貧困,這用家庭年收入、父母的健康狀態很簡單就可以說清楚的,我們想挖掘這些小孩兒心中的一些想法,想展現出他們的精神狀態”,跟劉樂耕交談時,可以感受到一種15歲孩子難得的成熟。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