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女士丟失了身份證,結果招來了被刑事拘留10天。
記者昨日從朝陽檢方獲悉,冒用劉女士身份證的犯罪嫌疑人馬某,因涉嫌詐騙、誣告陷害兩項罪名被提起公訴。
身份證丟失被用來出租房屋
檢方介紹,馬某是外來務工人員,撿到劉女士的身份證,便留作己用。
2011年10月,馬某在天居園租下一套房屋,房租3個月一付,每月3100元。簽訂合同時,馬某沒有露面,而是讓一名女同伙攜帶撿來的劉女士的身份證前去,并冒名劉女士簽字。
隨后,馬某用劉女士的身份證偽造該套房屋的房產證,并將這套房屋掛到網上出租。
中介公司帶著租客來看房,馬某拿出劉女士的身份證和“房產證”,并最終以每月2800元的價格,收取了一年租金及一個月的押金。租房合同上,簽的是劉女士的名字。那名女同伙更是自稱劉女士,為租客寫了押金條。
直到12月份,這套房屋真正的房主來催房租,租客才發現自己被騙。
據介紹,馬某用同樣方式,在另一小區騙取一年的房租后消失,事情敗露后租客紛紛報警。
被稱為“詐騙同伙”遭刑拘
警方經過調查,在朝陽區一家網吧內將馬某控制。
為掩護同案女子,馬某向警方供述,劉女士參與了詐騙活動。被騙的租客等人也證實,在整個過程中,確實有一名自稱劉女士的女子出現過,而且合同和押金條都簽的是劉女士。
隨后,警方根據身份證信息,將劉女士控制,并將她刑事拘留。
“我不認識馬某。”劉女士始終否認參與詐騙,稱案發期間自己都不在北京。其間,她向警方提起,自己的身份證曾丟失過,但因麻煩沒有報警掛失。
警方再次訊問馬某時,他改變之前的供述,稱根本不認識劉女士,只是在銀行附近撿到了劉女士的身份證,為將自己撇清并保護同案,才誣告陷害劉女士。
至此,劉女士因“參與詐騙行為”,已被刑事拘留了10日。
律師說法
“拘留”違法侵權
北京市力珉律師事務所律師麻增偉認為,本案中警方對劉女士采取拘留強制措施時,違反了《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不符合《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拘留條件。在沒有被害人或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劉女士犯罪的情況下,單憑被害人“說有個劉女士”的陳述和詐騙嫌疑人的供述,且未核實“被害人說的劉女士”與劉女士本人是否為同一人的情況下,警方就采取拘留措施,這違反法律規定,侵害了劉女士的人身權利。
可要求賠償道歉
律師麻增偉認為,劉女士可向做出拘留決定的公安機關申請國家賠償,根據被刑事拘留的天數,按照每天162.65元的標準,要求支付賠償金,同時還可以要求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如果劉女士因此造成精神損害,還可提出精神撫慰金的賠償請求。
同時,詐騙人已涉嫌構成誣告陷害罪,因其誣告行為給劉女士造成的損害,劉女士可向嫌疑人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要求賠償。(新京報)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