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素美表示,她有充分證據,證明《救生三角筏》是她的作品。“作品是我本科的畢業設計,并收集在學院《2009年畢業作品集》中,我因此還獲得院級‘優秀畢業生’稱號。院系老師和同學或多或少會對設計有印象。”
她說:“從外觀看,兩個作品完全一樣。獲獎作品只是在內部增加了一些零部件,并加置GPS導航報警。嚴格意義上講,獲獎作品并不是原創,只是對原設計的美化。”
據知情者、湖北工大藝術設計學院一位姓葉的畢業生介紹:“看到獲獎設計,感覺似曾相識。后來在畢業作品集上發現了相同的設計。但奇怪的是,設計者胡素美并沒有出現在獲獎名單上。”
10日,湖北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教授石元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承認,自己“考慮欠缺”。他說:“這個創意是胡素美在畢業設計期間,在我的指導下完成的,包括從創意點的演變,到后期的設計推進。所以,作品應屬師生共同成果。由于投稿時考慮欠缺,忽視了胡素美在原設計中的勞動成果,理應加上她的名字。”
對于教授的解釋,胡素美回應說,石教授并不是帶她做這項畢業設計的導師。“事情發生后,我想要維權。他通過電話、微博和電郵向我道歉,提出聯合署名補救。后來學院和學校領導給我做工作。考慮到自己對母校有感情,如今深感為難,不知是否要堅持維權。”
是否接受教授道歉?胡素美猶豫了幾秒鐘說:“很難說。”
教授因涉嫌“外形抄襲”被暫停系主任職務
10日,記者從湖北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院辦了解到,學院初步認定,石元伍教授涉嫌“外形抄襲”,決定暫停其系主任職務,并呈請學校學術委員會依相關條例進一步處理。同時,學院要求,石元伍教授應向胡素美書面道歉,向“紅點獎”組委會申請更改作品第一作者。
對于“停職”決定,石元伍教授表示“不理解”。他認為,校方沒有站在保護教師的立場上解決問題。“我和學生已達成共識,再去界定是否抄襲,意義不大。如果非要界定,也得找到法律依據。現在學院突然做出停職決定,顯得過于倉促。”
社會專家認為,湖北工業大學對涉嫌抄襲的教授予以“停職”,體現了嚴謹的治學態度,具有良好輿論導向和警示意義。武漢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羅教講教授表示,一些人看來,校方給教授處分,顯得有點“較真”,但學術需要“較真”精神。
“學術抄襲和造假是不光彩行為。為何國內屢禁不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校方縱容包庇。出了事情,學校千方百計掩蓋,讓相關學者意識不到抄襲和造假的‘成本’。只有學校嚴肅處理,才能讓人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羅教授說。
如何從根源上避免學術造假?專家建議,在強調學者自律的同時,國家層面還應加緊出臺一系列懲罰機制。國外對剽竊行為有明確定義和詳細處罰措施,而我國在相關法律、法規建設上才剛剛起步,目前僅有一些指導性文件,還沒有細化辦法,因此在操作中存在一定難度。處理學術剽竊,應當和處理官員腐敗一樣嚴厲,唯有如此,才能營造良好學術氛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