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立新政治觀需著力開展的工作
重新解讀政治,確立新的政治觀,表面看命題敏感而重大,其實是對已有創新成果的總結。鄧小平提出“人類共有文明”,江澤民闡明“政治文明”,胡錦濤確立和諧世界的理念,以及中央主要領導出訪時講到“我們不輸出革命,也不輸出貧窮”的思想,都說明我們的價值坐標乃至政治觀已經改變。因此,這里要做的只是化零散為系統,化漸變為標志性變革。 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更為關鍵。
一是重新解讀政治信仰。人在社會中有三種狀態:政治信仰者、宗教信仰者、只求功利而無精神追求者。確立了新政治觀,三者各自存在的矛盾和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就政治信仰來講,新政治觀的產生不是對共產主義信仰的推翻,而是順應政治生態變化和政治文明發展作出的新解讀,即以新解讀避免這一終極追求在實現途徑和階段特征上與現實脫節,根本是為了提升其穩定性和恒久性,保證得到更加廣泛、更為自覺的追尋。當我們真正清楚共產主義實際是人類的必然選擇和終極追求,那么現實的不同制度就不再是障礙,而是階段性存在,既然殊途同歸,也便不再沖撞,更不需要以暴力方式來實現。如果這樣的思想為人們所接受,我們與世界也就能實現和諧,同時政治信仰也會穩定下來。
二是確立中華民族核心價值觀。大國崛起于文化和文明,只有立身于人類文明的制高點起引領作用才敢言崛起,確立中華民族核心價值觀就是占領制高點的重要舉措。將此視作新政治觀的應有之義和必須完成的工作,源于核心價值觀直接影響到制度設計和權力的運行,進而影響著思維方式和話語系統,它是國家認同的載體,也是國際溝通和相互認知的途徑。當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真正確立起來,我們便跳出單一的以政治制度標準評價世界的誤區,開始結合國家利益標準、倫理和法理標準等多種標準評價和解釋世界。
三是建立執政黨的政治倫理。政黨的政治活動需要建立與大眾道德和社會公德有區別的特有道德,也就是政治倫理或政治道德。政治倫理和道德有相同的特點,都屬于柔性約束,依靠的是人內心深處的道德法則,但倫理規則一旦被公眾所接受,就會化作評價標準,就能夠由柔性化為一定程度的剛性。由于政治倫理奠基于價值觀,因此一些基本理念必須進入黨的政治倫理。包括:公權力由人民賦予人民就有權利剝奪;自覺接受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職務越高、權力越大越要放低身段,不能搞權力崇拜,諸如此類。政治倫理對我們黨來講是全新的命題,它構成新政治觀,同時也奠基于新政治觀。
四是設計新政治觀下的體制制度。中國的政治主體最主要的是中國共產黨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政治體制制度設計實質上就是對二者權力義務的規范,其中更突出的是對執政黨及其成員行使權力的邊界、履行責任的程度進行規定。一黨執政,制度設計不能有效限制集團內成員的利益,就等于造就既得利益集團,同時弱化集團內成員追求高尚的動力,目前官員道德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在于利益過多過大。 這里還有一點不能回避,權力影響著利益,權力本身就是一種利益,是利益就要分享,這是現代政治所確定的,但誰和誰分享權力,分享哪些權力,怎樣分享,這一定是制度設計最重要的部分。所以,政治體制制度是否先進,關鍵看設計是否符合公民社會的政治運行規律,保證動態平衡。而能不能設計出科學的權力運行模式,又決定于是否確立新政治觀。
五是形成與新政治觀相一致的話語系統。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話語系統,每一種話語系統都與其文化傳統、政治制度有關,前者包括宗教文化,后者包括政治文化。話語系統很重要,比如當前中國就存在著三大話語系統不交融的問題,包括政治話語系統或政府話語系統、精英話語系統、平民話語系統。政治話語系統多出現在政府執政權力觸及的層面和領域,平民話語系統多出現在網絡等新媒體,精英話語系統兼顧二者。如果我們不能實現話語系統的更新,融合三大話語系統,長此以往必定撕裂社會。導致三者不交融的重要原因在于政治觀,那么實現三者交融的出路在于新政治觀。話語系統還有一個表現領域十分重要,就是中國與世界話語系統不交融的問題,這直接帶來中國在國際交往中的困難,不能夠產生別人聽得懂的話語系統。由于話語系統奠基于政治坐標和價值尺度,那么將別人聽不懂和不愿聽的話語系統變為可聽、愿聽的系統,就必須有新政治觀的支持。(人民網)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