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底至12月11日,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再次拔錨遠征,赴西太平洋開展遠海實戰化訓練,這是中國海軍朝著“深藍目標”邁出的又一堅實步伐。
我跟隨海軍艦艇編隊,歷經14個晝夜、3800海里航程,見證了此次任務的全過程。
D日:沒有送行人群
軍事術語里,通常把演訓活動首日定為D日,此次遠海訓練的D日為11月27日。
寒潮剛過的浙江舟山某軍港海風凜冽,碼頭上靜悄悄的,沒有熱鬧的送行人群。軍艦緩緩駛離港口,海岸線逐漸模糊、消失,我的心早已飛向西太平洋。
我所在的舟山艦是一艘新型導彈護衛艦,也是編隊的“旗艦”。編隊其余4艘艦艇分別是導彈驅逐艦杭州艦、寧波艦,導彈護衛艦馬鞍山艦和綜合補給艦鄱陽湖艦。
航渡過程中,耳旁經常響起急促的警鈴聲,擴音器里不時傳出“演習戰斗警報”、“全艦戰斗操演”等口令。雖說只是演練,但沒有花架子。比如,起航時,編隊5艘艦艇沒有一字排開、浩浩蕩蕩地航行,而是分批行動,隱蔽出航。為了不影響前主炮和副炮隨時轉動射擊,艦艏錨燈桿、副炮周圍護欄已經提前放倒。參訓戰斗艦艇全部齊裝滿員,每個發射筒架上裝填的都是實彈。
“雖說是例行性訓練,但一切都要從戰備角度、實戰標準來考量。”艦隊作戰處副處長夏子明說。
今天天氣晴好,海面好似一幅巨大的藍綢緞,一望無際地鋪展在眼前。遠處,漁船往來穿梭,一片繁忙景象。舟山艦政委陳友珠說:“那些忙碌的漁民也許不會留意駛過的軍艦,但每次巡航,我們的心里都會油然而生一種神圣感。”
這是舟山艦今年第八次執行戰備巡邏任務,4月份以來,他們每個月都有20多天在海上。
漸漸地,漁船的身影越來越少,艦艇編隊航行在春曉油田西側,副航海長告訴我:“預計今晚8點進入宮古海峽。”
D+1日~D+3日:若即若離的“不速之客”
一覺醒來,戰艦正航行在宮古海峽上。我起身來到后甲板,發現編隊馬鞍山艦后方出現一個“不速之客”——高聳的桅桿,密密麻麻的天線,還有隱約可見的艦炮,無疑是一艘驅逐艦。艦體是深灰色的,與我海軍銀灰色艦體顏色明顯不同。艦上指揮員告訴我,編隊昨晚進入宮古海峽后,外國艦機一直跟蹤尾隨,整夜都沒消停。
宮古海峽是位于琉球群島的沖繩島及宮古島之間一條連接中國近海和西太平洋的海上通道,這條海峽是中國海軍穿越第一島鏈進入西太平洋的重要航道。
此次任務之前,中國國防部已發布消息,“中國海軍艦艇編隊赴西太平洋進行例行性訓練完全符合國際法和國際慣例”。宮古海峽是國際水道,太平洋是公海,中國海軍例行性訓練,不知有人緊張什么。
這些“不速之客”始終在我編隊附近活動,若即若離,像一個甩不掉的尾巴。還有外國電子偵察機,偷偷摸摸飛到編隊附近空域,繞著編隊飛行,像只嗡嗡叫的蒼蠅。
面對外國軍艦、電子偵察機的騷擾,編隊通常采取“不屑一顧”的態度。對方艦艇如果從編隊中間穿插,或偵察機從編隊上空過頂時,我們會通過高頻發出警告。
“他們一般不敢輕舉妄動,也知道中國海軍不是吃素的。”舟山艦艦長楊黎明說。
艦艇出了第一島鏈,電視信號沒了。這還不算什么,對于我們這些臨時駐艦人員來說,比寂寞更大的考驗是暈船。大海無風三尺浪,何況這是太平洋。我很快向大海交了“公糧”,后來發現,同行人員無一幸免。
我見識過南中國海的風浪,可比起太平洋的涌浪,那似乎不值一提。太平洋的浪,兇巴巴、惡狠狠,好像大塊的黑色花崗巖,沒完沒了、劈頭蓋臉地朝軍艦不停砸過來,巨浪與艦艏相撞發出恐怖的聲響,浪花直接撲上20多米高的駕駛臺。
就在我們吐得七葷八素時,艦上官兵仍在堅持按計劃課目演練。舟山艦政委陳友珠說,大風浪航行時,不少官兵也暈船,“但你們可以躺下,我們必須堅守戰位!”
進入太平洋第二天,風浪稍小了些。掙扎著起來吃飯時,我們被告知:今年第24號熱帶風暴“寶霞”已經在菲律賓以東洋面生成,未來幾天將影響我訓練海區。我的心一沉,肚子里又翻江倒海起來。
D+5日:飛翔在太平洋上空
到達預定海域后,編隊按計劃展開訓練。今天的課目是艦機聯合搜救和臨檢拿捕。這是此行最沒有硝煙味的一個訓練日。
經過特批,我登上舟山艦艦載直升機,飛上了西太平洋的天空。
太平洋,這片地球上最浩瀚的大洋,此刻就在直升機旋翼之下。俯瞰太平洋,波濤洶涌的海面下是一眼望不到底的深藍色,戰艦駛過,在洋面上留下一條條白色航跡。
這就是我們縱橫馳騁的疆場,這就是我們心馳神往的深藍!
戰鷹在太平洋上空呼嘯盤旋,飛行員藝高膽大,不時操縱飛機超低空懸停,飛速旋轉的機翼卷起漫天水霧,在陽光照耀下變幻出一道道七彩虹霓。
曾幾何時,浩瀚大洋難見中國軍艦的蹤影,如今,走向深藍已不是夢想——海軍出訪艦艇編隊兩次完成環球航行,護航編隊13批遠征亞丁灣索馬里海域,海軍遠海訓練編隊一次次突破島鏈,演兵太平洋。
中國海軍艦艇編隊遠海訓練,總有人說三道四,但遠航這些天,從將軍到水兵,大家一致的觀點是:中國海軍應該更頻繁、更自信地走出島鏈,到這片遼闊海域訓練,把曾是“黃水海軍”的過去,徹底埋葬在西太平洋6000多米深的海底。
D+6日~D+8日:見習艦長和90后水兵
受熱帶風暴“寶霞”外圍影響,海上涌浪不斷增大。熟悉海況的人知道,涌比浪更可怕,特別是當涌長與艦體長度相近時,容易形成艦體“中拱”和“中空”,極端情況下甚至會導致艦體折斷。戰艦隨著涌浪上下起伏、左右搖擺,讓人頭昏腦漲,但戰斗警報照常拉響,官兵們快速奔向各自戰位。
今天的訓練課目是編隊海上攔截和打擊敵方機動兵力。自抵達太平洋海域后,訓練一天都沒停歇,從單艦到編隊、從武器操演到紅藍對抗,大洋演兵漸入佳境。
“發現不明雷達信號!”在舟山艦作戰指揮室,聽到雷達兵的報告,34歲的見習艦長張星沉著應對,指揮艦員作好戰斗準備。
張星中校堪稱此次遠海訓練的“公眾人物”。駐艦期間,每天艙室廣播里聽到的戰斗警報、戰斗指令都是由他發出的。小伙子中等個,小眼睛,國字臉,看上去倍兒精神。他發出的每條戰斗指令都透著股狠勁兒,震得你耳膜生痛。
編隊里軍銜、職級比張星高的軍官大有人在,按說在等級森嚴的軍隊,應該輪不到他發號施令。但后來發現正是見習艦長的“特權”,才讓他有機會在大洋上一展身手。
見習艦長通常是指沒有經過全訓的艦長,海軍艦長培養選拔有嚴格的制度程序,張星必須在見習期內經歷大洋風浪磨礪,完成被稱為考“海博士”的全訓合格考試后,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艦長。
于是,我們看到不管是大風浪航行還是實戰課目訓練,都是張星中校在操艦、導調。他身旁,掛少將軍銜的艦隊副司令、掛大校軍銜的支隊長,都甘心情愿為他保駕護航。人們常用“黃金等身”來形容培養一名飛行員的成本代價,而打造一名合格的艦長不但要“黃金等身”,更需一大批有大海般寬廣胸懷的“陪練”全力幫襯。
在舟山艦各個戰位,從英姿勃發的對海、對空、反潛作戰長,到擊鍵如飛的指控兵,均是掛著上尉、中尉甚至上等兵軍銜的90后官兵,他們充滿朝氣、自信滿滿。
太平洋其實并不太平。編隊四周24小時有外艦游弋,不時有外國飛機臨空,要說“復雜電磁環境”,這里是真復雜。但就是在被“圍觀”的復雜環境里,年輕的海軍官兵們鎮定自若,各課目演練按計劃進展,絲毫不受影響。
“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編隊指揮員、東海艦隊副司令員邱延鵬少將說。他曾率艦艇編隊參加多國海軍聯合演習、赴亞丁灣索馬里海域護航。以前出遠海訓練,遇到外艦、外機跟蹤就緊張,很多訓練課目不敢搞。“這些年遠海訓練帶來的變化,很重要一點就是我們的部隊和官兵越來越自信了!”
中國海軍的自信來自實力。隨著新型艦艇、潛艇、戰機不斷入列,海軍主戰裝備性能與超級大國海軍的差距在不斷縮小。一支與大國地位相稱的強大海軍已初具規模。
我們的自信也來自經歷和磨礪。此次編隊85%以上官兵有過遠航經歷,僅舟山艦就曾經兩次護航,3度出島鏈遠海訓練,并出訪、停靠過17個國家,航跡最遠到達南非德班港。
遠海訓練更是一種考驗。就在上半年一次遠洋訓練中,一架艦載機受突變氣流影響,歷經“四降四起”,飛行員處變不驚,最終駕機安全著艦。經歷那次生死考驗的飛行員徐榮,這回又隨編隊出征,一次次駕機翱翔海空。
入夜,海空寂寥,繁星點點。和編隊政工指揮員、東海艦隊政治部副主任陳顯國談及自信話題,他說,海軍官兵自信的底氣,說到底是來自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大幅提升,因為我們是與強大的祖國一起揚帆遠航。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