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熱點,每天層出不窮。有感人的正能量:環衛工人掃雪后為老伴暖手。也有擾人的負效應:“末日謠言”持續傳播,造成不小恐慌。
這就是互聯網的常態。在正面、積極、健康的信息洪流中,也有謠言、欺詐、誹謗等等混雜其間,對其聽之任之,勢必威脅公眾安全,損害老百姓利益,帶來嚴重的社會危害。
網絡是公共空間,養成公序良俗,需要網民共同努力。然而在5.38億網民、10億多手機用戶組成的巨大網絡平臺上,僅靠自律顯然很難做到規范有序。網絡不僅需要“自我凈化”,也需要他律機制,厘定行為邊界,依法加以監管。管住不負責任的謠言,管住個人信息的泄露,防止和打擊從色情到詐騙的數字化犯罪,是很有必要的。
美國1977年就為計算機系統立法,日本實行網絡間接實名制,德國屏蔽不合法網頁內容……互聯網要向前發展,法律必須如影隨形地跟進。多一些獨立思考、理性判斷,少一點沖動偏激、輕信盲從,是網民的責任;而在提供良好服務中依法監管,則是政府的責任。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我們的網絡才能更文明、更健康、更安全。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