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下午,著名青年作家賈飛新書《除了青春,一無所有》(又名《中國式青春2》新聞發布會在北京隆重舉行,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京報》、《中國圖書商報》、中國《圖書館報》、《北京晨報》等30余家媒體記者見證了這部青春文學力作,并進行了采訪。發布會上,作家賈飛稱自己寫這本書是為了扒開大學教育的皮,并向青春開刀著力“尋根”。
中國現當代青春文學扛鼎之作 “我與王蒙都是20歲左右因青春小說成名” 新聞發布會上,著名青年作家賈飛談到了自己的創作歷程。他稱,自己18歲讀高三時開始寫《中國式青春》系列第一部長篇小說《中國式青春》,22歲寫第二部《除了青春,一無所有》(又名《中國式青春2》)。兩部小說的出版在全國引起了較大的影響,并受到了一定的好評。“其實,我和王蒙一樣,都是20歲左右寫自己的青春故事,并因共鳴性青春文學而成名。從這一點看,我認為作家都具有相似的特質,只不過他們表現的方式,出道的早晚有區別。” 人民出版社資深編審宰艷紅也認為,許多著名的作家最開始都是因青春小說成名,并逐步踏上文壇,最終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比如六七十年代的王蒙,因為《青春萬歲》而聲名鵲起,再到后來的梁曉聲,憑借《一個紅衛兵的自白》產生了深遠而持久的影響。”宰艷紅稱,青春文學或許是一個偉大作家的起點,但是絕不是終點。她告訴記者,在看完了賈飛的《除了青春,一無所有》,很是欣喜和震撼,小說中不僅具有先鋒思想,同時還能找出一定的時代厚重感,這些都是一個偉大作家創作前期應該具備的素質。 向青春開刀著力“尋根”扒開大學教育的皮 發布會上,賈飛還向各位記者介紹了寫作此書的背景和時間。“這本書,是我2008年寫的,寫到第三章時四川發生了5.12地震,在外面露天壩子里睡了幾天之后,我們便回到了寢室,我又繼續開始創作這部小說。”賈飛稱,地震的特殊經歷,讓他對這部小說的創作主題有了重新的思考,最開始他想寫的青少年,特別是大學生迷惘而無知的青春。最后,他將小說的主題進行了升華和重新架構。 “由于,地震那段特殊經歷,讓我感到了人的渺小,和生命的可貴。當時,我就想小說應該有著一種尋根意識,莫言向鄉土和故鄉尋根,那么,我就要向青春開刀,在青春歲月里去尋根。”賈飛稱,有了這一想法后,他就在反思中國大學的教育,為什么大學生如此迷惘和浮躁,到底是學生出了問題,還是大學教育出了問題,抑或其他什么原因。于是,小說的定位就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前主要寫迷惘,之后想通過小說以尋找迷惘的原因,和找到解除迷惘與浮躁的方法,同時還希望該小說能夠引起青少年的共鳴和思考,希望他們能在小說里看到自己熟悉的影子,從而努力從灰色的霧色中走出來,去呼吸新鮮的空氣,去堅持自己的夢想。
文化名家高度盛贊鼓勵創作更多優秀作品 “小說具有一種濃厚的電影蒙太奇特色,特別是一些場景的描寫,很容易將人帶進去。另外,故事情節的把握和組織,更是別具一格,匠心獨運,整個故事框架看似復雜而充滿懸念,實則是作者在用心的織網,使小說達到較高的境界和水平。”著名制片人哈杰夫坦言,平時自己看的青春小說并不多,但當閱讀了賈飛的《除了青春,一無所有》后,十分感慨。他稱,該部小說很適合拍成電影或者電視劇,因為他描寫了一代人的奮斗與迷惘,能引起年輕人的共鳴。 在新聞發布會上,著名文藝評論家,原中央宣傳部文藝局副局長,中國記協國內部副主任成志偉對賈飛的《除了青春,一無所有》給予了盛贊和好評。“賈飛年紀很小,便有多部作品出版面世,是一個很有才華的年輕人,值得表揚和重視。”成志偉還鼓勵賈飛以后要將寫作視覺對準底層人民,要做一個為人民寫作的優秀作家。 另據悉,中國作協副主席陳建功在得知賈飛新書出版后,十分高興,并表示衷心祝賀,他特別鼓勵賈飛無論遇到什么困難,一定要堅持努力,力爭以后創作更加優秀的文學作品。 購買地址:當當網熱賣《除了青春,一無所有》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