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守清貧躬耕講臺18載
●廖卿杰
本周人物:時宏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不平凡的事,他們用青春、智慧、汗水和堅守,編織著農村孩子絢麗多彩的夢,用他們并不那么健壯的身軀,托舉起中國農村教育的希望——他們就是無私奉獻、甘為人梯的鄉村教師。在黃平縣重安鎮五福小學,就有這樣一位鄉村教師,在默默堅守的16載代課崗位上,數十年如一日,甘守清貧、躬耕三尺講臺,用大愛和責任為鄉村的孩子們播種春天、播種理想、播種力量。她就是本周人物——時宏。
初見時老師,她瘦瘦的,眼睛炯炯有神,在熱情地招呼我們之后,又繼續投入到她的工作當中。記者看到,在學校不寬的操場上,時老師正在教孩子們做三字經武術操,她告訴我們,三字經武術操,不僅能提高學生們積極鍛煉身體的熱情,還能激發學生們熱愛傳統文化的興趣。
為引導學生在快樂實踐中學習,時老師還制作了許多教具,她的教學課因此變得更加生動活潑。
記者在采訪中得知,現年40歲的時宏,小時候的時候是打著火把去讀書,條件非常困難,從那個時候起,在時老師心里就有個想法,到農村去教書,讓山里的孩子不要像自己一樣苦。懷著對學生的特殊感情,畢業后曾經在3個不同的鄉鎮村級小學當代課老師,一干就是18年。
在學校里,身為語文教研組組長的時老師,除教學工作外,還主動參與學校各種事務。由于全校221名學生的父母,絕大多數都進城務工,每到逢年過節,時老師都會主動去這些孩子們家里,陪著他們一起聊天、吃飯、過節,更多的給予這些留守兒童關懷。在孩子們的眼里,她更像自己的媽媽。
時老師說,在12年中秋節的時候,她帶著糖果,月餅,水果去看望班里的一位叫龍江的留守兒童,到龍江家后,她發現桌子上有道菜,一盤燉好的老南瓜,每一小塊南瓜上面都刻有:時老師,我愛你。
憑借不懈的努力和對夢想執著追求,2011年,時宏考上了特崗教師,她說這是她最開心的事了,因為這樣就可以永遠教書了。當拿到特崗教師第一個月1600元工資時,她從中拿出600元給學生買了很多學習用具。時宏的同事告訴記者,給學生買東西,在時宏18年的教學生涯中,早就是很平常的事。
五湖小學校長楊通富:“平時,時老師都會自己主動地拿自己的錢去買一些衣服給貧困的孩子包括一些學習用品。”
面對這些并不優越的環境,時宏用行動踐行了自己無怨無悔去堅守的夢想。
“面對如此艱苦的環境,如果再讓您再做一次選擇,您還會到農村來當老師嗎?”記者問到。
“如果,再讓我做一次選擇,我還是毫不猶豫的選擇當老師,當特崗教師,到農村去,為這些貧困的山村孩子們,為他們服務,給他們教育,給他們知識和愛,將全部賦給這些山村孩子。”時老師說道。
18年,不長,因為這只是時老師夢想之路的開端。
18年,很長,因為它是時老師一日復一日辛勞的積累。
多少個日日夜夜,她在埋案工作;多少個日出日落,她在山路奔波;多少個良宵佳節,她陪學生度過。她教會了孩子們讀書,教會了孩子們做人,同時感染著我們,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書寫了當代教師教書育人的時代主旋律。(廖卿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