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荒山變成創業豐收的“綠色銀行”
岑鞏“90后”農民自建生態產業園
岑鞏縣羊橋土家族自治鄉兩名外出打工的“90后”青年,相約返鄉創業,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承包荒山實施創業“千日計劃”,先期流轉荒山300余畝,采取“以短養長”的多種經營模式,建起了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園。
目前,先期開發的300畝荒山已種上了烤煙、西瓜及珍稀苗木等作物,預計產值達到80余萬元。
而將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就是該鄉高沖村的高德敏和羊橋村的楊超。
他倆是初中同學,兩人同歲。16歲那年,由于家庭貧困,兩人便相約外出打工。
2008年,在外打工1年多后,懷揣著激情與夢想,高德敏和楊超回到家鄉創業,養過野雞,種過中藥材、西瓜等。
兩名青年的創業行動得到高德敏父親高文興的大力支持,他把自己經營的幾十畝農場讓出一部分,做他們的創業實踐基地,并指導他們從事管理和經營。
2012年,有了一定積蓄與經驗的兩人把村集體的200多畝荒山全部承包下來,打算實施“千日計劃”。
這個計劃由兩人共同擬定,大致內容是:3年內流轉土地1000畝,建成一個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園,至少解決200名以上當地留守婦女就業。
幸運的是,實施這個“千日計劃”,他們遇到了好時機。
近年來,當地黨委政府為了發展壯大烤煙產業,提供多項惠農政策激勵群眾種植烤煙。
去年冬天,該鄉投入20多萬元將高德敏和楊超承包的200多畝荒山進行國土開發。
今年初,縣婦聯還幫助高德敏的妻子6萬元小額貸款支持創業。
此時,高德敏、楊超經過精心策劃部署,決定在產業園里實施70畝烤煙、30畝西瓜種植和15畝珍稀苗木種植,并適當發展林下養殖,加上前期發展成型的30多畝果園,如今,他們的生態農業產業園已經初見成效。
烤煙和西瓜已經豐收在望,預計產值可達50余萬元,加上林果、養殖和苗木在內,高德敏預計今年產值有望達到80萬元。
在他們的產業園,大小六七個荒山頭的層層梯田全是綠色的海洋,給人陣陣清爽,綠色的山頭,已變成兩名年輕人創業豐收的“綠色銀行”。
現在,每天來他們產業園里打工的周邊婦女有10多個,最多的一天達到48個。(張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