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3年起,馮驥才已經擔任了30年全國政協委員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表示,城鎮化和留住傳統不是對立的,是一致的。
人物素描
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從1983年起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在30年的參政議政中,我感覺全國政協是可以提出尖銳批評的地方。”馮驥才說,平常沒有機會讓中央直接聽到自己的建議和意見。
正是這樣的機會,讓他的一些建設性意見得到了采納。2007年全國政協會上,馮驥才說,中國人過年,過的就是年三十,而不是過大年初一,他建議把初七的假期挪給年三十。3個月后,國家發改委采納了這個提案。他說,在全國政協這樣一個環境里,自己感受到了一個知識分子的責任,希望社會不斷地進步,希望國家不斷地克服時弊。
記者:今年你會有針對性地關注哪些問題?
馮驥才:今年我參加全國政協會的關鍵詞是“文明社會”。我們過去經常用的詞是“經濟社會”。再往前說,中國的社會是“以階級斗爭為綱”,是一個“政治社會”,現在要提“文明社會”了。
富裕起來的中國到底要到什么地方去?種種社會問題是不是經濟都能解決?這個時候必須想到一個概念,就是文明,是我們的文化,精神和文明。所謂文明社會,就是人們的教育程度很高,富有社會公德,社會很有秩序,社會風氣很良性,也很健康。
記者:你一直比較關注傳統文化,會不會關注在城鎮化過程中,把城鎮化和傳統文化保護對立起來的思想和做法?
馮驥才:城鎮化是必須要走的一個道路,但不能在城鎮化的過程中把自己的文化“化”掉了。城鎮化和留住我們的傳統不是對立的,應該是一致的。希望不要再造成歷史的悲劇,導致660個城市千城一面。把兩者看成是“矛盾”的觀念是沒有文化的,也是不負責任的。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