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遇會因努力工作而改變?
2005年9月,張昕昕暫時離開了學生宿舍,在北京市紀委的安排下,他被借調到北京市處理信訪突出問題及群體性事件聯席會議辦公室,具體在該辦公室督查組工作。
一年多時間里,張昕昕得到了特殊意義上的保護,他工作得更起勁了。
北京市處理信訪突出問題及群體性事件聯席會議辦公室出具的《張昕昕同志工作鑒定》稱:“一年多來,他共辦理領導交辦的各類非正常訪案件86件次,辦結率為100%,起草制作各種文件256份,共計55000多字。”
鑒定稱:“在下鄉期間,他帶病堅持工作,和工作組的同志一起開座談、查案卷、下現場、進礦山、走村莊、訪農戶,共檢查督辦了71件掛賬案件,圓滿地完成了中央和市領導交辦的各項任務,受到領導的稱贊和表揚。”
在鑒定結論中,“市聯席會議督查組一致認為,張昕昕同志表現優秀,不爭名、不為利,在維護首都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首善之區的工作中作出了突出成績,是北京市信訪工作戰線中的先進代表。請市紀委及所在單位予以表彰獎勵。”
對此,曾和張昕昕一起在派駐工作組下鄉工作的組長劉明耀認為,“張昕昕工作積極主動,認真細致,有自己的見解,也有一定辦案經驗,克服了身體不適等困難,帶病堅持工作,應予表揚。”
然而,2007年3月,張昕昕結束借調,回到聯大文理學院,等待他的,依舊是嚴峻的現實和沒有絲毫改變的環境。
一位領導告訴他:“你是我們學院管的干部,不歸市紀委管。市紀委不是我們的上級單位,他們的意見我們可聽可不聽。”
這回,張昕昕被分配管女生宿舍。張昕昕十分為難:“我一個大男人,管女生宿舍也不方便啊。”他回憶“尤其是夏天,女生穿得少,更讓我難堪”。好在,女生宿舍管了沒幾天,就讓他負責一個臨時搭建的男生宿舍。
穿著工作服,腳上蹬著雨靴,張昕昕沖完水房沖廁所。走在校園里,他發現,跟自己主動說話的熟人少了,有人躲著他,有人見面不打招呼。此情此景,讓張昕昕感覺自己“抬不起頭了”。他甚至懷疑自己:“我犯過什么錯誤嗎?”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