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關注度分析:中國“第一夫人”熱席卷全球
3月20日至3月26日,一周的時間內,關于中國“第一夫人”的新聞高達12873條,新浪微博超過10萬條。第一夫人彭麗媛的首次出訪成為國內外最關注的話題。
3月22日,習近平訪俄當日,媒體和公眾都在等待新晉第一夫人的形象。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說:在習近平全面接權成為中國國家元首后的首次出訪中,他美麗且知名度絲毫不差的妻子彭麗媛,光彩奪目,吸引了最多的網絡眼球關注——那些通常對政治缺乏興趣的女人們貢獻了額外的巨大流量。習近平夫婦出訪俄羅斯不再僅僅是外交政治話題,因為彭麗媛本身帶著“歌唱家”、“明星”、“慈善”、“美麗”等標簽,跨越了娛樂、藝術、政治的界限,吸引了各類人群的關注。
22日下午,各大媒體論壇聞風而動,彭麗媛下飛機的圖片席卷網絡,更衍生出了“第一夫人造型回顧”、“重溫習近平與彭麗媛愛情”、“第一夫人首秀服飾”等新聞。關于中國“第一夫人”的討論迅速搶占各國媒體版面,成為論壇微博的熱門話題。
隨后幾日的訪問中,對彭麗媛的關注不但沒有降溫,反而越來越熱。隨著公眾的視線集中以及媒體的聯想報道,以及“激勵國內品牌”的影響不斷出現,“第一夫人”的首秀收獲了滿堂彩。國內外媒體不吝贊美之詞,網友更是通過微博和論壇表達了對于彭麗媛的儀態形象的滿意和喜愛。
關于彭麗媛的熱門檢索中,“出訪造型”、“歌唱家”、“國產品牌”、“服裝股大漲”、“麗媛style”成為關聯度最高的熱搜詞。
國內輿論對“第一夫人”形象的關注人群覆蓋面和討論熱度均遠遠超出了關心“習近平出訪四國”的新聞事實。國外媒體也紛紛將最大發展中國家的新晉第一夫人與其他走在輿論浪尖上的第一夫人們進行對比,并給予高度評價。這樣的現象并非偶然,而是國內輿論對于政治和娛樂的交叉關注以及國外輿論對中國的好奇的直接作用。“第一夫人首秀”獲得正面肯定也并非輿論對其“一見傾心”,而是長期的輿論生態的集中反應。
國內形象零差評:從風靡全國的“軍旅歌唱家”到慈愛的“彭媽媽”
中國人對彭麗媛最初的身份認定是“歌唱家”。在成為“第一夫人”之前,彭麗媛在中國已是無人不知,她是中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國當代民族聲樂代表人,中國第一位民族聲樂碩士,中國人民解放軍最年輕的文職將軍,在文藝界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同時,她也積極參與到社會事務當中去,擔任第八屆、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青聯聯合會副主席,總政歌舞團第一批“國家一級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全國婦聯執委,中國音樂學院客座教授,上海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兼職教授,總政歌舞團藝術指導。
從1992年擔任政協委員以來,彭麗媛不斷通過提案發出呼吁,傾注了她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和熱情,尤其關注農村和兒童議題。彭麗媛近幾年很少出現在舞臺和銀幕上,作為聯合國艾滋病親善大使,她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公益事業上。
彭麗媛在中國成名30余年,始終保持“零差評”的正面形象。身為明星,私生活卻一向低調。在習近平夫訪俄期間,網上盛傳一段1999年彭麗媛的一段訪問視頻。主持人問道:“找個能駕馭你的人,那要求很高啊”,“那你的丈夫老被人介紹說是彭麗媛老公,是不是壓力很大啊”。雖然網友把主持人的問話當做調侃笑料,但是同樣也反應出彭麗媛低調踏實的性格。《濟南日報》更是打出標題為《家鄉人眼中的彭麗媛:平和本色沒因名聲而改變》 的文章一沾“第一夫人”之光,同時也表達了“家鄉”的驕傲之情。
彭麗媛走進中國人的視線首先是風靡全國的“軍旅歌唱家”,然后是慈愛熱情的“彭媽媽”,之后才是現在的“第一夫人”。輿論對其贊譽有加,關注頗多并非一時興起,而是長期的正面形象積累和領域交叉碰撞出的火花。觀點中國在習近平夫婦出訪之前發表文章稱:“一個多才多藝、人美心善的‘第一夫人’,一定可以為人民愛戴,為國家加分。從此,可以說,美國有米歇爾,而我們有彭麗媛。”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