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平遙縣文物局了解到,國家文物局已經批復有關平遙古城墻6處危險地段的修繕方案,投資1500多萬元將于5月份對其進行“除疾”。
平遙縣文物局局長賈忠照介紹說,2012年山西省文物局已對古城墻局部危險地段進行搶險修繕,包括頂部的防水、孔洞的灌漿以及補夯等。現在,西城墻、北城墻、東城墻6處地段,險情嚴重,需要專門進行搶險修繕。
“古城墻是目前古城內唯一本體仍存在險情的國保單位。”賈忠照說,目前它存在的主要病害有墻體內部孔洞、內墻局部坍塌、部分墻體大裂縫、外城墻磚體酥解、頂部排水系統不暢,以及防滲功能不好等問題。
平遙古城墻四周全長6163米,城池面積2.25平方公里,現存有6座城門甕城、4座角樓和72座敵樓。現存的古城墻為明洪武三年,即1370年擴建的磚石包砌的城墻,既有完善的防御功能,又有傳統的文化內涵,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時期古代城墻。
賈忠照介紹說,由于古城墻已“年老”“體弱多病”,時刻需要進行監測。如今,《平遙城墻巖土工程監測設計方案》已經編制完成,即將實施為期3年的監測。
平遙古城是中國北方一座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距今已有2700多年歷史。1997年12月,平遙古城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記者王學濤)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