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是第十五個世界哮喘日,今年哮喘日的主題是“哮喘是可以控制的”。人民網邀請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會長林江濤教授、江蘇省人民醫院殷凱生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二院沈華浩教授做客人民網,就“哮喘的科學預防與治療”為題,與網友們進行互動交流。
哮喘患病率明顯增加 控制率明顯偏低
據林江濤介紹,根據我國有限的一些流行病學結果來看,特別是我們在去年完成的全國哮喘患病以及相關危險因素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們國家哮喘的患病率與十年前相比有了非常明顯的增加,大約增加了一倍左右。我們國家關于哮喘的死亡率的數字沒有很確切的一些數據,但與幾年前比較,通過推廣哮喘的規劃和治療,哮喘的死亡率和住院率都有明顯的下降。但是,我們國家的哮喘控制率還是處于一個非常低的水平。亞太地區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們哮喘控制率甚至低于3%。這么一個“高患病率、低控制率”的形勢,應該引起我們全社會,包括從事呼吸病專業的醫生乃至政府的高度關注。
林江濤說,疾病的控制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會保障的問題,就是說在廣大基層、不發達地區,很多哮喘的疾病治療藥物擁有率是比較低的,社會保障的程度也相對比較低。另外,更容易忽視的一個問題是,我們對疾病的認識都有待改進。首先醫生要改變原有的一些治療觀念,接受哮喘規范化治療的觀念,更好地在患者中推廣規范化的治療。患者方面應該提高對疾病的認知,要認識這種疾病是一種慢性疾病,應該長期規律地使用控制哮喘的一些藥物進行治療,提高藥物治療率,從而改善它的控制水平。
哮喘控制存在諸多誤區
殷凱生指出,之所以我們有那么多的哮喘病人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就是因為存在很多的認識誤區。“首先,治療目標。有些人認為哮喘不重要,就是喘喘,一會兒就好了,沒有到醫院看醫生,也沒有進行治療。但是也有一些人很悲觀,我得了哮喘了,我就完了,所以這兩種在我們認為都是不可取的。”
“第二,對哮喘的治療目標定位有問題,有不少人來找我們醫生,第一句話就問我的哮喘能不能根治,實際上我們講所有的慢性病基本上都不能根治,但是,他想著不能根治,那我就不治了,實際上我們很多哮喘病人只要科學治療、規范治療,大多數都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工作,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第三,很多人排斥使用激素。因為哮喘這個病,雖然說起來是一個氣道炎癥,但是這個炎癥用抗生素是無效的,一定要用激素和抗炎藥物。很多人對激素很害怕,特別是年輕的女孩子,一講用激素啊,影響她的體形等等,對激素抱有一種不正確的認識。我們推薦的是氣道激素,實際上是既有效又安全的。口服激素負作用很大的,吸入激素則比較安全。”
殷凱生還指出,大家要認識到,哮喘是慢性病,慢病要慢治。“很多人用了一個月,覺得好一點就不治了,就停了,實際上按照哮喘防治指南,哮喘這個病的治療是比較長時間的,特別是控制藥物,要用幾個月甚至幾年,甚至天天用,這樣才能把氣道炎癥的控制,才能把氣道反應恢復正常,所以,有很多病人急于求成,用了一個月、兩個月就想停藥,一停了以后,就又復發了,這些都影響哮喘的控制水平。”
哮喘是慢性病 要做長期的健康管理
沈華浩指出,哮喘是一種慢性病,它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個長期不是按天算的,也不是按一周算的,也不是按月算的,是按年來算的。“像糖尿病、高血壓,大家都很理解,一家人,得了糖尿病、高血壓,去治吧,治了很多年。哮喘,一來就問,治兩天就好了,就停藥了,這個觀點是重大的錯誤,我覺得哮喘的管理當中一個是概念一定要搞清楚,我們應該像糖尿病、高血壓一樣,是一個長期的管理。”
沈華浩強調,要和病人建立很好的伙伴關系。“因為病人和醫生之間有伙伴關系建立,就很了解這個病,才能配合你,我們叫依從性。”
在提高哮喘控制率方面,中國哮喘聯盟一直在進行努力。沈華浩介紹說,中國哮喘聯盟在全國大概有20幾家,都開展了大量的群眾宣傳活動。在每年的哮喘日活動當中,全國各地都開展了各種不同規模的各個層面的哮喘日的宣傳活動,就是把這些活動深入到病人、患者,包括基層醫務人員當中。哮喘控制率,這幾年來已經進步非常大了。他認為,隨著我們大家對哮喘的認知,會有更多的病人得到很好的控制。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