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當然不是中國游客闊到了不屑這大筆歐元。那么,是因為什么讓中國游客這么白白在外扔棄了自己的錢?
記者采訪了長期從事境外旅游服務的杭州國際旅行社出境中心副總經理詹毅。“情況不熟,手續不明,語言障礙等多種因素讓很多中國人白白在外丟大錢”,詹毅說。
約8億元人民幣的退稅
無人認領
經常出國旅行的人可能知道,在歐洲購物可以獲得10%到20%不等的退稅金,相當于在物品原價的基礎上又打了折扣,可是據“環球藍聯”統計發現,有三分之一的中國游客在歐洲購物之后卻沒有領退稅,積攢下來一年沒有領的退稅有大約8億元人民幣。
創建于瑞典的“環球藍聯”是全球最大的購物退稅服務集團,占全球退稅業務份額的80%以上。根據他們對全球200多個國家與地區的消費統計顯示,48%的俄羅斯旅行者認為,購物是他們旅行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一數字在中東是56%,而在中國游客中則高達82%。數據顯示,全球購物者數量最多的國家是中國,其次是俄羅斯,第三是日本。
據統計,中國游客開始大規模海外購物開始于2004年,之后每年的漲幅都在40%以上。到了2012年,中國消費者退稅購物金額達到了3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44億元,每個人平均購物金額達到875歐元,約合人民幣7122元。如果按10%的平均退稅率來計算,退稅總額24億多元。但有調查機構發現,其中有三分之一,即大約8億元人民幣的退稅無人認領。
語言不通、情況不明
讓很多人白丟錢
杭州國際旅行社出境中心副總經理詹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認為,情況不熟悉,對退稅不了解是中國游客“放棄”退稅款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中國人根本不知道有退稅一說,特別是初次出國或初到歐洲的游客。”詹毅說,“還有不少中國游客即便知道退稅,但也對相關環節不甚了了”。
就在記者采寫此稿時,遇一同事剛從德國回來,買了一堆東西,但最后在漢堡出境時卻辦不了退稅,“就因為買東西時都沒向商店要退稅單據”。朋友說,機場退稅處的官員也很同情她,因為單據不全,她近2000元人民幣的退稅款就這么眼睜睜地被“廢掉”了。
購物退稅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的瑞典,目前包括歐盟以及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等50多個國家與地區都實行了這一制度。美國不退消費稅。
在歐盟,游客們所享受的退稅部分是他們在購物時已經支付了的當地的增值稅(VAT)或消費稅(GST)。
說實話,要搞清購物退稅對乍到歐洲的游客確實不是太簡單的事。因為這部分稅款的稅率各個國家不同,因此在歐盟各國購買的物品所能享受的退稅率也不相同,甚至退稅必須達到的最低購物額也不同,例如在法國,必須在同一家商店購買超過175歐元的物品才能開退稅單,在德國就要低很多,買總額25歐元以上的物品就可以開了。“很多中國去的游客的英語水平有限,有些根本不會英語,一些人在和商店店員或機場退稅處的官員溝通時都有語言障礙,心里也有怯意,這也是中國游客該退的稅沒退的原因。”詹毅說。
有關退稅的ABC
是必須知曉的
詹毅說,中國游客現在出境游玩購物越來越成家常事,那對購物退稅的知識的基本了解還是需要的。
“你如果在歐盟內好幾個國家都買了東西,不需在一個國家一個國家境內辦理退稅,可以在離開歐盟的最后一個機場或邊境海關處一起辦理退稅。但通常機場海關會要求將退稅單和購買物品做核查,但我們一些游客會習慣先去辦理行李托運再辦退稅,將可退稅的購買物品也一起打包托運了,結果在海關就會退稅遇阻,蓋不出退稅章”。
詹毅還介紹說,很多歐洲一些機場退稅處還時常會排起長龍,但中國游客不知情,沒有留出足夠的辦理退稅的時間,“結果是匆匆趕到機場,跑到退稅處一看到排成長隊的人群,‘哇’一聲,知道自己根本沒時間了,只好放棄辦理退稅”。
詹毅提到,還有很多中國游客很當然地把瑞士也當成歐盟成員國,但事實上瑞士只是申根國家。一些游客進入瑞士,原先只知道在離境時辦理退稅,但在瑞士蘇黎世機場退稅點被告知,瑞士不是歐盟國家,海關不能蓋章,結果就不能辦退稅。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