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第八個環衛工人節當天,興慶區機關干部走上街頭,代替環衛工人打掃衛生。
“換位”了解環衛工作的艱辛。
10月26日正值周六,在興慶區街頭巷尾,市民們發現平時穿著黃馬甲的環衛工人怎么不見蹤跡?為他們代崗的是2000多名穿著迷彩服的興慶區各單位機關干部。當天是我市第八個環衛工人節,興慶區連續第二年推出環衛工人帶薪休假半天、機關干部代勞的放假政策,轄區內約1300名環衛工人難得地享受了半天的假期。
A 街頭迷彩服代替黃馬甲
清晨8點,步行街許多商戶還未開門,行人也不多。在興慶區人大工作的史大姐已經“上崗”,開始了她半天的環衛工作。看到有垃圾,她立馬拿著掃帚、簸箕去清掃。這期間,偶爾有人隨手丟棄煙頭、紙屑,史大姐在清掃過后還得注意街面的保潔,不時再拿著夾子把這些清理掉。她笑言:“平時太缺乏運動,這干一會兒就腰酸背疼。而我們的環衛工人長年累月都要這樣辛苦地工作,真不容易。”
“前腳剛掃干凈,后腳就有人扔垃圾。”體驗了環衛工人工作后,在興慶區文體旅游局的干部李寧武坦言:“干了環衛工人的工作,才知道他們的辛苦與不易。正因為這份不易,我們更應該尊重他們的勞動,不僅自己平時要愛護周遭的環境。見到別人有隨意丟棄垃圾的不文明行為,我們更要充當文明監督員,勸阻這些行為。”
9點多,在步行街做生意的商戶小王剛到店鋪就發現,當天的步行街有點不一樣。怎么平時那些穿黃馬甲的環衛工人不見了,換成了穿迷彩服的人保潔。這一打聽,小王才知道,這些人是興慶區的機關干部。他告訴記者:“去年環衛工人節,這些機關干部就來替環衛工人掃街。我們還以為是他們做秀,沒想到今年還能堅持下來。”
B “換位”了解環衛工人的難處
干部“換位”環衛工人,在興慶區委常委、副區長馬少紅看來,可以讓習慣了辦公室的機關干部走出辦公室,體驗環衛工人的辛苦,真正貼近群眾,聽聽群眾的聲音。
正是由于“換位工作”,馬少紅發現了以前坐在辦公室里發現不到的問題。比如,興慶區車流量大人流量大,環衛工人的工作量大。環衛工人隊伍老化,人數也不夠,工資待遇偏低,留不住人。有些環衛工人居住遠,租房難,房租貴。門前“三包”落實不到位,有些商戶亂潑污水,亂丟垃圾,沿街的商鋪空調壓縮機留有衛生死角。
針對這些問題,興慶區也將立即拿出對應之策。針對環衛工人隊伍老化的問題,她說:“今后要繼續提高環衛工人待遇,爭取讓更多年輕人也加入到這個隊伍中。同時,加大機械投入力度,減輕環衛工人的工作負擔。針對有些環衛工人居住遠、租房難、房租貴的問題,她表示,要改善環衛工人的住房條件,合力解決環衛工人廉租公寓。加強商戶門前‘三包’,還要加強媒體的曝光力度,加強市民素質,尤其從中小學生做起。對于門前‘三包’落實不到位的商戶,要成立工商、城管、衛生綜合執法隊伍。對于店內外衛生不合格、多次勸阻不聽的,要停業整頓,直到整頓得達標為止。
C 這半天假他們咋過
為了讓環衛工人過個好節,興慶區政府給每位環衛工人發了700元的過節費,還有機關干部代替工作,興慶區的千余名環衛工人難得有了半天假期。
蘇炳銀和張秀芳夫婦都是環衛工人。他們有兩個兒子,大兒子今年13歲,小兒子6歲。蘇炳銀說:“我倆一個是早班,一個是晚班,平時很少能一家人聚在一起。我們就盼著好好給孩子做頓飯,幫他們看看作業。今天,我們總算能滿足給孩子做頓飯、給他們看看作業的愿望了。”
提起現在的生活,夫妻兩人都很滿足。蘇炳銀說:“最困難的時候,俺們夫妻收入不高,租平房一個月要300元房租。一下雨,外面屋里都下雨。現在這些已經過去,環衛工人的工資比以前高了不少。再加之現在又住上了廉租房,一個月房租才100多元。住安穩了,心就踏實了。”
而放假半天,讓突然閑下來的環衛工人趙立虎還真有點不自在。他是一名環衛工人隊伍里的班長,管著30位環衛工人。他們負責清掃的區域就是玉皇閣南街到民族南街。可以說,這是興慶區最繁華、清掃任務最重要的地方。周六上午雖說放著假,趙立虎還是沒坐住,推著一輛垃圾車到步行街看看街頭保潔的情況怎么樣。他說:“干環衛工作十來年了,工資從最初的300多元漲到現在的1500元。我們還住上了廉租房,工作期間又有免費的早餐、午餐。待遇提高了,社會對我們也越來越尊重,我們對工作又多了一份自豪感。”(本報記者楊薇 實習生王悅/文 本報記者屈曉飛/攝)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