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個月底起,央行個人信用平臺對山東地區開放,不少市民注冊查詢個人信用記錄結果相繼拿到。4日,市民趙女士發現因為一張多年未用沒激活的信用卡,產生了信用污點。
10月28日開始,央行個人信用中心平臺對山東等9省市居民放開,市民可以通過注冊后,自己查詢到個人信用報告。剛過去了一周時間,不少泰城市民已經查到了自己的信用記錄,但查詢結果卻各有喜憂。有的市民信用記錄良好,沒有一次不良記錄。可有的市民卻查到了“莫名其妙”的不良記錄,多數是因為自己不小心而留下的。
在長城路一家公司上班的趙女士,10月28日信用記錄剛放開當天,就趕緊注冊了自己的賬號。平時趙女士信用卡還款都很及時。雖然感覺自己的信用記錄應該很清白,但還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進入了平臺。三天后登錄平臺時,趙女士忽然發現自認為會清白的信用報告里,竟然有一項不良記錄。仔細查看,該記錄源于一張信用卡的逾期。她翻遍錢包,也沒發現那張信用卡。在同學提醒下,趙女士才想起來在2008年大學畢業時曾給朋友幫忙,辦過一張信用卡,自己沒有用過,后來放了起來,再后來就找不到了也漸漸淡忘了。
“我記得那張信用卡沒有激活過,辦下來放在信封里都沒拆過,怎么還能出現逾期呢?”趙女士說,她記憶中沒有使用過那張信用卡,認為不應該出現逾期。而通過銀行查詢后得知,那張信用卡的逾期記錄是由信用卡年費產生,該信用卡第一年不免年費,當初不需要激活也可以。
2009年,銀監會下發的《關于進一步規范信用卡業務的通知》中規定,信用卡在持卡人激活前,不得扣除費用。但就未激活信用卡年費問題,當時沒有嚴格規定,個別銀行仍有年費產生,也就導致了逾期記錄。相關銀行工作人員表示,這類不良記錄,市民可以向發卡銀行提出申請,基本都會消除。另外,對使用較少的信用卡,市民最好精簡一下。(記者 趙興超)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