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個姓氏博物館日前在滁州開建。據了解,這座博物館名為“中華姓氏牌匾博物園”,位于滁州市區城南新區。“目前已經收錄2800多塊姓氏牌匾,收錄工作還在繼續。”昨天下午,記者從滁州瑯琊山管委會了解到,博物園不僅收錄243個常見姓氏,還有一些奇特少見的小姓氏也將被收錄館中。
預計后年竣工
據了解,這座中華姓氏牌匾博物園總投資達10億元。占地837畝園區目前正在進行施工準備工作。 “平整土地、完成規劃等等。 ”據項目負責人介紹,博物園已收藏的牌匾頗豐,目前已收集到3200多塊古代牌匾,占全國現存清代古匾50%左右。
主要包括400多塊翰林牌匾和2800多塊姓氏牌匾。翰林牌匾包括了清代及以前,反映了清代科舉制度的完整性;而姓氏牌匾則包括了人口在前200位的中華姓氏,揭示了姓氏部落發展的完整性,對于研究中華血脈聯系具有獨一無二的價值。根據規劃,姓氏博物館將于2015年10月竣工并對國內外游客開放。
還原宗族社會
據了解,中華姓氏牌匾博物園建設內容有:中華姓氏牌匾博物館(包括234個姓氏)、中華始祖(五帝)緬懷館、中國古代翰林牌匾博物館。中華小姓氏牌匾綜合館、華人祭祖網站、翰林祭拜網站。
“整個博物園的總體布局呈‘一心三區’的格局。 ”據該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一心”:景觀廣場,該廣場地處整個園區的中心,也是整個園區的中心。 “三片區”:包括中心觀覽祭拜區、姓氏牌匾參觀區、人口商業服務區。根據姓氏人口,人數最多的前十名將單獨列館。
“中華姓氏牌匾博物園主要復原古代姓氏社會聚落的自然風貌,通過科學設計,較為全面地再現中華姓氏宗族的生活和生態環境。 ”瑯琊山管委會副主任周冰介紹,項目擁有資源的壟斷規模,具有強烈的排他性、世界的唯一性、不可復制性,是目前中國第一個,也是世界第一個開建的中華姓氏牌匾博物館和翰林牌匾博物館。(安徽商報 陳義山 歐陽徐中)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