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之三
建設“中國人才創業首選地”貴在狠抓落實
建設“中國人才創業首選地”,就是要強化整體觀念,既重視具體的人才發展和科技創新工作,更要重視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統籌協調,注重解決好與人才發展和科技創新緊密相關的資金投入、服務效能、創新文化建設等問題,發揮好整體效應,確保上下左右一條心、一個調、一股勁。
根本前提——加強組織領導,確保有人負責
省委書記趙克志指出:“我們將下大力拓展引才創業的空間,下大力打造用才立業的平臺,下大力營造聚才興業的環境。”
《指導意見》提出,“堅持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人才發展和科技創新工作的責任制,實行主管業務、科技創新、人才發展三位一體的工作制度,省直各相關部門要健全工作機制,統籌推動本領域人才發展和科技創新工作。”
由于工作中實際存在的條塊分割狀況,管產業發展的機構(或領導)未必管科技創新,管科技創新的機構(或領導)未必管人才發展。這就造成了抓產業、抓人才、抓科技相脫離的狀況,管理主體不一致導致了工作重復、不到位甚至缺位。實際上,產業發展靠科技、科技創新靠人才,這三者本身是一個整體,是三位一體的。實行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人才發展和科技創新工作的責任制,實行主管業務、人才發展、科技創新三位一體的工作制度,就是根據現實需要作出的合理調整。
長期以來,除組織人事部門外,其他部門內設的人才管理機構只對本部門機關內的人才事務進行管理,沒有管理整個系統、整個行業人才工作的職責職能,直接造成全省人才和科技底數不清、工作基礎不實。因此,在省直各相關部門“健全工作機制,統籌推動本領域人才發展和科技創新工作”,有利于創新人才和科技管理,消除體制機制性障礙,加強各部門對人才和科技工作的統籌協調,切實提高整合人才和科技資源的能力,形成抓人才發展和科技創新工作的強勁合力。
《指導意見》還明確了每條任務的牽頭單位和責任單位,全會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要在3個月內制定出臺相關配套文件和具體實施方案,確保各項目標任務、政策措施和工作措施落實到位。通過把原則性規定細化為操作性細則,把操作性規定分解為具體執行方案,落實資金、人員、責任、時間,確保各項政策措施發揮立竿見影的作用。
根本保證——加大資金投入,確保有錢辦事
人才發展和科技創新,少不了“真金白銀”,必須舍得本錢、舍得投入。
人才和科技投入是長期收益,是贏利未來的戰略性投入,也是最有價值的投資。行政開支要壓縮,其他方面要過緊日子,但人才發展、科技創新的投入一定要保證增長。
《指導意見》明確,要設立和落實“七項資金(基金)”。
人才引進專項資金:從2013年開始,省財政每年統籌安排2億元專項資金,圍繞我省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節能環保、電子信息、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急需,大力引進用好一批領軍人才、創新創業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
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專項引導資金:2013年至2017年省財政投入10億元資金,圍繞6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現代服務業,實施100項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項目,提升核心競爭力。
人才發展專項資金:落實好省、市、縣三級財政分別按不低于每年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不包含非稅收入)的3%設立人才發展專項資金的規定。
人才發展基金:采取爭取國家財政支持和省財政撥款引導,省有關專項資金按一定比例投入,國內外機構、企業和個人贊助或募捐等辦法,建立貴州省人才發展基金,重點資助全省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建設的人才開發。
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省、市、縣三級財政科技投入的年均增幅繼續高于同級財政經常性收入增幅,省級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繼續保持20%以上的年均增幅,至2015年達到8億元以上。
部門人才發展和科技創新資金:從現有省級財政安排到省發展改革、教育、經濟和信息化、交通運輸、農業、住房和城鄉建設、環境保護、水利、旅游等部門的相關資金中,拿出3%-5%的比例,用于技術引進、消化吸收、成果轉化及創新平臺建設。
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基金:積極申請國家參股設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基金,省級可通過省創業投資基金、省風險投資管理資金以及省有關專項資金給予相應參股支持。
設立以上“七項資金(基金)”,是算大賬、算社會賬、算長遠賬的結果?傮w來講,這些錢花得值。特別是對于貴州這樣一個財政比較困難的省份來說,這樣的“大手筆”體現了不惜血本、砸鍋賣鐵也要把人才發展和科技創新工作搞上去的干事創業勁頭和獨到眼光、獨特魄力。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