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違停”值得商榷
都勻“史上最嚴”交規引發市民熱議,《黔南日報》刊登調查文章
前不久,本報以《都勻開車想不違章都難》為題,對都勻行車難現象做了報道。文章見報后,交警部門立即對城區部分路段的交通標線及警示牌的設立做了完善整改,但同時還明確表示,“一分鐘違停”將繼續執行。對于這項被都勻司機稱為“史上最嚴”的規定,《黔南日報》日前載文指出,“任何行政執法,都要講以人為本,要以方便市民為基礎。違法行為輕微并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應予以處罰,‘一分鐘違停’的處罰值得商榷。”
“智能交通系統”確由企業投資安裝
曾經有不少都勻駕駛員在猜測:都勻的智能交通系統是不是承包給了外地公司搞市場運作?以至于“一分鐘都算違停”。
事實到底是怎樣呢?
都勻市區街道,停車位難尋
根據6月22日出版的《黔南日報》刊載:都勻市的“智能交通系統”系都勻市采取BT模式,引進外地企業投資安裝,由市政府租用,5年后無論企業是否收回投資成本都交由市政府管理。市區的交通違法的攝像、抓拍記錄由企業員工觀看錄像搜集、篩選后傳入市交警網絡,再由交警把關。罰沒收入按規定通過省交警總隊統一上繳省財政廳,按相關流程和規定返回,再按一定
盡管《黔南日報》還指出,“這樣的模式并非都勻獨創,在上海、北京等城市早有先例”。但黔南州政府機關一位工作人員卻對此表示憂慮,他說“一定要謹防公權社會化”。
“一分鐘違停”前提應該有足夠車位
6月24日,貴州恒眾科技環保有限責任公司一位負責人致電記者稱,5月27日,他們從貴陽到都勻考察投資事宜。當天在都勻平橋一帶,因實在找不到可以停車的地方,就將車停在路邊,然后去黔南州國土資源局咨詢土地用地手續。“不到5分鐘,我們的車就被拍照違停了”。
“當然,我們并不是責怪交警的處罰。我是要問,你給我停車的地方了嗎?”這位負責人直言不諱稱,“現在,我們想重新考慮投資的方向了。”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