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的《黔南日報》
無獨有偶,6月22日的《黔南日報》也刊載了一起讀者的反映:太原盛智投資公司貴陽辦事處項目代表周先生說,他去年底來都勻考察,對都勻的山水風光、發(fā)展環(huán)境印象很好,一直關注著都勻并考慮前來投資。但最近看了媒體對都勻交通管理的報道后,他認為“交警的規(guī)定有的可以理解,但有些做得過了,尤其是‘一分鐘違停’,在全中國都沒有這樣的做法。”
周先生同時指出:“嚴格管理是好事,但是要以人為本,要講人性化管理。希望都勻市政府和相關部門,不要因小失大,要多思考如何做到合法又合理,不要因此影響都勻和黔南的開放和發(fā)展。”
6月24日,黔南州公安局交警支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警接受采訪時說:“‘一分鐘違停’應該是有前提的。前提是什么?不是你樹一塊‘不準停車’的牌子就行了,而是你要提供相對足夠的停車位。目前的真實情況是,沒有地方給市民停車。”
據(jù)了解,在各家銀行門口曾增設有免費停車位,這作為都勻市交警部門“人性化執(zhí)法”的舉措也曾被媒體加以宣傳。但從今年4月“智能交通系統(tǒng)”啟用后,這些停車位都不復存在了。
《黔南日報》撰文“一分鐘違停”值得商榷
有市民分析說,“違停”分兩種形式,一是明知故犯;二是因為沒有停車位導致“被迫違停”。例如都勻市劍江中路以及6公里長的龍山大道,路邊沒有一個停車位,外地車輛根本無法停靠辦事、吃飯。對于后者導致的違停,完全是基礎設施不足所致,如何解決這一矛盾,考量著管理者的思維和智慧。
有市民建議,都勻市民族路、龍山大道、劍江南路等非鬧市區(qū)路段,人行道較寬,在“停車”和“人行”兩者之間,應當權衡利弊取其輕。可否將較寬的人行道辟出一部分作為停車位。因為目前沒有很大的人流,而市內(nèi)目前3萬多輛車的停車實在是迫在眉睫的問題,這還不包括各縣市和外地自駕游客到都勻的車輛。
作為中共黔南州委機關報,6月22日的《黔南日報》載文指出:交警的嚴格管理是維護交通安全、服從整臟治亂大局的需要,在嚴格管理過程中,法律是“硬梆梆”的,沒有商量余地。但是任何行政執(zhí)法,都要講以人為本,要以方便市民為基礎,輕微的、沒有造成后果的違法,在行政執(zhí)法中是不應該處罰的,“一分鐘違停”的處罰值得商榷。并且,都勻是旅游城市,又是南下大通道的重要窗口,近年來,外地自駕游來勻車輛日益增多,在都勻如何停車,如何快樂旅游,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大課題。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